雄安红色故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同时,充分发挥雄安红色文化优势,雄安发布推出“雄安红色故事”系列,一起重温历史,讲述雄安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雁翎队”名字的由来↓↓ 图为雁翎队老照片。 1939年,一支名为“雁翎队”的神秘抗日队伍出现了,他们端炮楼杀汉奸,一时让白洋淀附近的日伪军闻风丧胆,而影响了几代人的小侦察员“嘎子”的原型,也出自这支队伍。很多人都会赞叹“雁翎队”名字很有诗意,却不知这名字的背后,是最真实、最残酷的烽火硝烟。 为揭露敌人收缴猎枪的阴谋,奉中共安新县委指示,安新县三区区委书记徐建、区长李刚义在白洋淀旁的大张庄村召集郭里口、王家寨一带猎户,动员他们组织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会后,猎人孙革、姜秃、赵保亮和邓如意等20人组织起来参加了三区小队。三区小队把新入伍的猎人组成了一个班,这些战士多为打猎世家,对猎枪性能颇为熟悉,为了防止猎枪膛内的火药受潮,他们经常在火眼上插上一支雁翎,这也成为队伍名称“雁翎队”的由来。 当年的雁翎队队员孙革在2011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雁翎队的名字是有文化的共产党人起的,他就是当年的中共安新县县委书记侯卓夫。”1940年,侯卓夫因被叛徒出卖,在突围中为保护战友而牺牲,年仅28岁。 |
纪录片《白洋淀》登陆CCTV-2央视财经频道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就到了雄安新区。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
中国通号牵手未来之城搭建低空监视防护网雄安新区(安新县)低空
诵声琅琅出金石,岁末京城再相逢!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主办
点亮“美食安新”城市品牌2024年度“新白洋淀菜”发布会暨安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