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中国古地道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为契机,雄县提出了“将宋辽边关古地道建设成为‘国宝级’文物景点”的战略构想,加大了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挖掘、整合、传承,建成宋辽边关古地道大台景点(宋辽军事文化主题公园一期),建成雄州古玩城、白洋淀诗书画院,并成为“两白一雄”(白洋淀、白沟·白洋淀温泉城、雄县)旅游线路的重要板块。在河北省倾力打造环京津文化旅游产业带、保定市提出“一主三次”建设保东次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雄县进一步开发建设“宋辽历史文化风情主题公园”的条件已日臻成熟。
宋辽历史文化风情主题公园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资源开发条件
“地下长城”宋辽古战道,始于雄县县城中心的八角琉璃井,与霸州、永清相通,绵延数十公里,分布广、规模大、结构复杂、战争功能齐全,是国内唯一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军事价值: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雄关是历代中原地区出关的重要关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许多古代战场遗址,古兵器遗物,加之杨家将等兵家名人的烘托效应使得雄县具有浓厚的军事文化底蕴;二是宋代古战道遗址—— 平原地道战的鼻祖。宋代古战道是军事史上一项重大的防御性工程,其地道形式可以说是之后平原地道战的鼻祖,展示了中华民族军事家的高超智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科学研究价值;三是杨家名将 ——民族军事家。宋代古战道由杨家六郎杨延昭把守边关时修筑,六郎在此镇守边关十六载,留下了许多军事故事,而以杨六郎为代表的杨家几代忠烈与杨门女将,镇守边关,精忠报国,将成为值得挖掘的重要题材。
雄县历史悠久,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先秦时代为燕南赵北之地,秦时设县,唐代中叶置瓦桥关于此,平畴水畔,控扼幽燕。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瀛、鄚二州,取瓦桥关(与霸州益津关、瀛洲高阳关相犄角控扼幽蓟,为历史上著名的“三关口”),建雄州,戍重兵,“雄”之名始于此。“雄”者,与霸州相呼应,名取威烈,以彰武功,有威慑北辽之意。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遣曹利用与契丹定和议于县狄夏头,遂以白沟河为宋辽分界,县境亦以白沟河为界,分为南北,南为宋之归信,属雄州,北为辽之归义,属涿州。 五代至北宋时期,雄州扼瓦桥关,一直为五代诸国、北宋与辽对峙的边关要塞重界。《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1册记载:“宋取代后周并灭北汉之后,与辽接境之要地,在河北方面,以今之大清、拒马两河为防,而以益津、瓦桥、岐沟(今河北霸州、雄县、涿州西南)三关为镇钥”。其间,不仅有周世宗、宋太祖等帝王亲临督战,也不乏杨业(中正军雄州节度使)、杨延昭、何承矩、李亢则、刘福、焦赞、狄青等名将率兵戍边。
面对辽国强大骑兵的一次次攻势,北宋一直采取了“来由备御”的战略方针,从山西的雁门关至“雄霸”二州的“三关口”(溢津关、瓦桥关、高阳关)一线集结重兵驻扎,采取壅塞河道形成“水长城”、大规模挖地道筑“地下长城”、遍挖陷马坑及种满榆柳等战术抵御契丹铁骑南侵。
明嘉靖二十六年编印的《霸州志》记载:“引马洞杨延昭治,始自州城中通雄州,每遇虏者,遣以出师多获隽马。”清光绪三十一年编印的《雄县新编》中记载:“雄城中圆通阁山门前一井,故老相传霸州城内亦有井与此地穴相通,宋初两守将计军事遣使于穴中往返外人不知也……”
宋辽历史文化风情主题公园具有深度体验性
以古地道遗址为核心 ,以古今军事文化为渊源,融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为一体,以居住为主要功能,集文化展示、军事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住宅和商业地产与旅游开发相整合的社区一体化开发格局。
宋辽历史文化体验区。以古地道游览、商业与民俗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扩大宋辽古地道现有景区规模、增加古地道的展示方式、增设民俗展览馆、兵器展,新建部分景点;增设游客参与性项目、高科技手段展示古现代战争;引导本县老艺人、传统手工艺者在此进行文化展示经营;设置陶艺茶馆、民俗特色餐饮店、民俗客栈等休闲服务消费点,面向散客服务,丰富业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