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增,(?——1449年)易阳人(今安新县东淀头村,明时称易阳社小淀头)。明永乐初年(1403年),田增随父田子承、母张氏自口北小兴州(今承德市滦平县兴州)移民至小淀头。边关居民两重身份,既是农民,又是军人,迁移到内地,仍保留军籍。明初期,兵役制是世袭制度,田增世袭着父亲的军籍。 田增自幼苦练武功,武艺超群,青年即被参军在京服役。他对父母说,我不让你们再受颠簸之苦。他对弟弟田盛说,你在家好好务农,孝敬父母,我要一心服役,建功立业。因为他有一身好武艺,被安排在“留守中卫”当了一名亲军,专司巡查守卫。他忠于职守,屡立战功。他说,大丈夫当报效国家,死而后已。他从一个普通亲军逐级升为“留守中卫”指挥,武阶秩正六品。明正统九年(1444年),土贼作乱,他率精骑直入贼营,斩馘而还,升都指挥同知,从二品。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刺率蒙古军大举犯边,明英宗亲率大军五十万北征,田增身为都指挥同知,忠诚护驾。由于明英宗指挥无能,在土木堡遭敌军围截,两军发生激战。田增在刀枪如林箭矢如雨的战场中,指挥兵士死战护驾,他多处负伤力战护驾,不支身亡。史书称赞他:“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土木之变,明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田增等一百多位文武大臣战死。 明景泰初年,继位不久的皇帝朱祁钰在土木堡建显忠祠(在河北怀来县),祭祀文臣武将,田增当在其中。 明景泰年间,即朱祁钰继位期间,颁旨为在土木山牺牲的文臣武将在家乡筑坟、立碑、修庙。在东淀头田氏墓地为田增筑坟、立碑,并在东淀头村修庙,名曰:水月庵。《(乾隆)新安县志》记:水月庵在小淀头,一刹水环,四围芦带,为渔落佳胜。孙奇逢诗云:世世纷纷草上露,浮生冉冉水中鸥。禅僧孤坐松窗静,一饭高眠何所求。又:携客联翩过此潭,个中趣味任相探。外边抢攘难安脚,魂梦依依水月庵。明崇祯十一年,清军攻城夺寨,孙奇逢抗清失败后,携友到白洋淀。 明嘉靖三十五年,田氏族人田贯弟兄从小淀头移居,建田家庄(史称易阳社田家庄),并在村东修庙,庙中供奉二世祖田增及田氏始祖,庙曰:清泉庵。《(乾隆)新安县志》记:清泉庵在白洋东,田庄庄人田贯创建,内藏藏经五千四百八十卷。茫茫苦海,此为慈航,淼波佳胜也。孙承宗诗:门外风涛柳外舟,鱼龙窟宅结平丘。寻常云雾浑成雨,静洒纤尘不肯留。崇祯四年,孙承宗被罢官回到家乡高阳,常带着忧国忧民的忧虑来白洋淀。孙奇峰、芦中人也曾在清泉庵和诗。 清雍正八年,在县城小南街建忠义祠(忠孝祠和节义祠)。乡贤祠设于孔庙内,县志记:康熙二年高翼化捐资重修,又记康熙四十四年,杨淳捐资重修。本县人士在外地做官政绩卓著者,死后立神主牌于忠义祠和乡贤祠,供祭祀。民国初年,《新安乡土历史》记:田增易阳人,正统中以功历任都指挥同知(明武阶秩正二品)。扈驾北出,值土木山之变,力战死之,赠恤世袭指挥,崇祀乡贤及忠义祠。 清兵进关建立政权后,实行高压民族政策,小淀头“水月庵”改成了“药王庙”,大田庄“清泉庵”改成了“奶奶庙”,县城里的忠义祠和乡贤祠也几度改变,但田增及田增庙将永远载入史册,他的为捍卫国家英勇牺牲的民族精神永远受到后人的仰慕和崇敬。(作者:田荣承) |
庆都山·唐尧古镇由瀛源集团旗下康养文化旅游公司打造,总占地24
抱阳山景区位于满城县城西3公里处,属太行山东麓的余脉,抱阳山
简介腰山王氏庄园是中国古建筑史上一处罕见的超规制清代城堡式民
北岳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岳庙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
门票价位及说明:50元/人,16人以上8折,军人、老年人持有效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