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往事 闲谈白洋淀人以水藻为食的历史 前日与同事在办公室闲聊,谈起各自小时候,“下地干农活”、“喂猪”、“吃窝头”等忆苦思甜的事。话题一开便刹不住车,渐渐的话题延伸到旧社会。当谈起旧时白洋淀十年九涝,老百姓曾经以“水藻”为食,引发了同事们的浓厚兴趣。 “水藻能吃吗?这东西有营养吗?”同事们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对于这些问题我真的回答不上了,我这个年龄根本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只是听过一些老人们的回忆。 出于好奇,我用百度一下。“水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是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矿物质、微量元素、多糖等。大多数水藻可以食用。”但《本草纲目》记载:“水藻 ,味甘、大寒”,因此长期食用会伤及脾胃。这大概就是原来人们吃水藻造成排便困难的原因。 我们的祖先食用水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据《宋史》记载: 熙宁三年,河北、陕西旱。 四年,河北旱,饥。 …… 九年,雄州饥。 …… 米升钱三百,一鼠直数百钱,人食水藻、椿槐叶,道殣,骼无余胔。三年,山东郡国大饥,人相食。时金人陷京东诸郡,民聚为盗,至车载乾尸为粮。 可见,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能吃上水藻和树叶,进而把生命维持下来,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在明清两代540多年的文献记载里,我们白洋淀共发生旱灾20余次,水灾60余次,可谓是自然灾害异常频繁。尤其是我们这一地区耕种面积狭小,食物获取原本就困难,加之政府救济力度有限,老百姓只能靠野生植物来维持生命。 在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亲眼目睹了白洋淀百姓在水灾时食用水草的场景,据《清实录》记载,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在接见直隶巡抚于成龙时曾说:“朕经行水灾地方,见百姓以水藻为食,朕曾尝之。百姓艰苦,朕时在念。” 在老人们的记忆里,上一次食用水藻的历史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1959年白洋淀大水过后,整个中国更是进入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国出现了全局性的粮食供应紧张,白洋淀老百姓的生存问题更是异常严峻。人们将水藻凉干,磨制成粉,掺进糠里蒸熟,作为粮食的替代品。 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在整天大鱼大肉之下还常感食之无味。有时候,忆苦思甜还真有一些必要了。 作者:李红泽 |
庆都山·唐尧古镇由瀛源集团旗下康养文化旅游公司打造,总占地24
抱阳山景区位于满城县城西3公里处,属太行山东麓的余脉,抱阳山
简介腰山王氏庄园是中国古建筑史上一处罕见的超规制清代城堡式民
北岳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岳庙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
门票价位及说明:50元/人,16人以上8折,军人、老年人持有效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