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雄安新区安新县的“杨福春渔耕记忆展览馆”,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展览馆的主人杨福春亲手用芦苇编织的微缩版“迷魂阵”,这是早年间白洋淀地区的渔民用来捕鱼的一种“神器”。 杨福春亲手用芦苇编织的微缩版“迷魂阵”。韩冰 摄 “迷魂阵”就是渔民用芦苇编成长数百米、高约两米的箔片,将这些箔片插入水中,摆成迷宫一样的形状,形成一个个“阵”,最大的“迷魂阵”有十多个“阵”,可控制约四五亩的水域。 渔民的渔船可以自由穿梭在“阵”中。阵外设置多个“密封”,就是用芦苇编织的入口,鱼可以从此进入阵中,只能前进,找不到返回的路径。当鱼游到最后一个小出口时,原本以为逃出升天,结果却进入渔民的渔网里。 杨福春收藏的放鹰人用的渔船。韩冰 摄 据杨福春介绍,这样的“迷魂阵”盛行于上个世纪70年代。每天渔民靠此能捕鱼数百斤,如今早已难觅其踪。 “那个年头儿,春季一开河,渔民就将‘迷魂阵’扎到水里,到秋后封河的时候就收起来。”杨福春说。 58岁的杨福春收集正在迅速消失的白洋淀传统渔耕工具和生活用品千余件,并在自己的家中建立“杨福春渔耕记忆展览馆”进行收藏和展示。馆中藏品展现出白洋淀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民俗文化,也是当地渔民智慧的体现。 “杨福春渔耕记忆展览馆”收藏的展品。韩冰 摄 渔网、渔叉、大罩、密封、扇车、水车等古老的工具摆放在展览馆中,院内还有几艘渔船。 据杨福春介绍,白洋淀的捕捞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渔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掌握了鱼类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活动规律,创造出不同的渔具和捕鱼方法,渔具大致分为网、楠、钩、卡、罩、篮、篓、叉、密封、箔旋、拉绠、响板等,捕鱼方式多达70余种。 “杨福春渔耕记忆展览馆”收藏的展品。韩冰 摄 一艘放鹰人用的渔船是杨福春最中意的。为了这艘船,他多次前往白洋淀渔村,耗费一年时间,花高价从渔民手中收购。“这艘鱼鹰船品相完好,通体用柏木打造,是白洋淀里航行较快的渔船,只有有经验的老水手才能驾驭。” 杨福春展示收藏的展品。韩冰 摄 杨福春说,为了收藏、保护和研究渔耕工具,他走遍了整个白洋淀地区。他收藏的这些老物件不仅仅是渔耕工具,还寄托着儿时的记忆,讲述着白洋淀的故事。 “杨福春渔耕记忆展览馆”大门。韩冰 摄 杨福春有一个心愿,他希望能将收藏的渔猎工具在国家博物馆进行展出,展示雄安新区本土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完) 来源:中新网河北 原文标题:《寻找雄安乡愁:千件渔耕工具中的白洋淀“记忆”》(文/崔涛 图/韩冰) |
庆都山·唐尧古镇由瀛源集团旗下康养文化旅游公司打造,总占地24
抱阳山景区位于满城县城西3公里处,属太行山东麓的余脉,抱阳山
简介腰山王氏庄园是中国古建筑史上一处罕见的超规制清代城堡式民
北岳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岳庙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
门票价位及说明:50元/人,16人以上8折,军人、老年人持有效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