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我与文友淀边云及孙老师一起到安新县赵北口镇李庄子村采访,追寻渔民诗人李永鸿的足迹。我们找到村委会,打听到已故诗人李永鸿的小儿子李白小的住处。他热情接待了我们,为我们打开了诗人的履历。 李永鸿(1922—2002年),中共党员,雄安新区安新县赵北口镇李庄子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祖上三代都不识字,他只读过几个月的书,全靠后来自学。一生以渔业为生,17岁开始业余创作,1958年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白洋淀渔歌》,长篇故事集《淀上飞兵》,长篇叙事诗《红菱传》。在几十年的创作中,他在全国和地方文学刊物上发表一百多首上万诗行。新中国建立后,他历任河北省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委员,河北民间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 9月27日,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我们坐在碧波荡漾的白洋淀边,听着风吹芦苇叶子的声音,跟随李白小追忆他的父亲,仿佛进入了那段烽火岁月。 李白小打开柜子,让我们看了诗人发表的报刊杂志。看着这些发了黄的带着岁月沧桑的书报,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李白小把父亲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作品、各种荣誉证书,分门别类进行了整理归档。他想为父亲建一座纪念馆,期待引起文化、文物部门重视,得到领导、专家的帮助,保存好这些文献资料,使这些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淀边渔歌,世世代代都是口耳相传,随意而歌,成为淀边渔人抒发感情,乐以忘忧的主要方式。李永鸿初学快板时,诉说的主要是渔民的凄苦生活。1940年,李永鸿参加了淀区八路军组织的抗日政权,担任游击组长,站岗、放哨、打炮楼。在枪林弹雨中,他用竹板和喇叭搞宣传,歌唱渔民翻身得解放后的喜悦之情和对白洋淀的热爱。他把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新政策,用渔民的语言,通过民歌、小调、快板和顺口溜演唱出来,吸引了广大淀边渔民。在抗战识字班上,他编的第一首渔歌诞生了:芦苇根根是金条,鱼虾群群是白银。过去金银富人占,如今财宝属人民。老师把诗歌写在黑板上,教大家朗诵。他的第一首民歌小调:渔民欢,渔民乐,八路军来到白洋淀,受苦农民得解放,穷人上学不花钱。从此,渔民诗人李永鸿一发不可收拾,在建国前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找到李永鸿充满时代特征和浓郁水乡气息的歌谣和诗句,其中《白洋淀渔歌》中写到:鱼儿不离水,孩儿不离娘,白洋淀的渔民离不开共产党。我的歌儿唱不完,解放前后两重天,解放前歌比黄连苦,解放后歌比蜜还甜;拉开嗓门唱一唱,先由苦来后到甜。他的诗歌贴近生活和人民,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深受淀边人们喜爱,被广为传颂。 他的诗不仅上了课堂,还登载到《人民日报》《人民文学》《河北日报》《新港》等报刊杂志,名声大噪。1960年6月14日,《北京日报》以“昆明湖畔畅舒心怀,赋诗歌唱群英聚会”为题刊发图文报道,记述了全国民研会正副主席郭沫若、周扬邀请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部分民歌手、诗人、画家在颐和园湖心亭举行座谈会的盛况。文中记载:白洋淀渔民诗人李永鸿正在朗诵自己的即兴诗作。郭沫若对他的诗赞不绝口,连声说写得好。自此,李永鸿正式有了渔民诗人的称谓,享誉全国。 时光如水,时代变迁。在建党100周年之时,我们重温历史,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我们在第二次采访中,遇见了诗人李永鸿的两个女儿。他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李继昌,当过教师当过兵;二儿子李双记曾任民兵排长、生产队长;大女儿李芳雯,住在本地;二女儿李战芳当过妇联主任、调解主任和生产队长;小儿子李白小当过两届村支书,被群众誉为最清白的村支书。诗人的子女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深深地怀念自己的父亲,并希望把革命传统传承下去,让红色记忆永远温暖后人的心灵。 (稿件来源:冀云任丘,2021年10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