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白洋淀旅游网 首页 旅游资讯 旅游动态 查看内容

“全国知名作家看河北”采风活动—白洋淀里产诗文

2014-4-7 21:23| 发布者: bydly| 查看: 2215| 评论: 0

摘要: 白洋淀的名产,我想并不是旅游手册上所说的芦苇、荷花、莲藕、鱼虾……因为芦苇、荷花、莲藕、鱼虾并不归白洋淀所独有,白洋淀也未因此而扬名;反是白洋淀扬名之后,这些物产因白洋淀而有所依附。  真正使白洋淀扬 ...


  《荷花淀》写于1945年的延安,此时抗战结束,白洋淀之于孙犁也早成了往事,——事实上,他这一生只涉足白洋淀三次,每次都是匆匆过客,然而正是这个异乡人“点燃”了白洋淀,使它灼然生辉于文字里,成为一处名胜。此为小说“荷花淀派”的来处,意即清新、淡雅、自然、质朴。

  无独有偶,三十多年后,又有一群异乡人来到白洋淀,一住十几年,致力于诗歌创作,后来被命名为“白洋淀诗派”,代表诗人为多多、芒克、根子等。这是一群北京知青,时年十八九,——时年正值1969,文革最狂热的阶段已经过去,一代青年陷入迷惘中,他们把这迷惘诉诸笔端,或诗歌,或小说,以地下手抄本的形式流传民间,影响甚众。一般认为,“白洋淀诗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特点是反思、批判,对个体生命的追问,以及对孤独、虚无的认同,在精神上更接近现代主义倾向。比如芒克写于1974年的诗:

  那冷酷而又伟大的想像

  是你在改造着我们生活的荒凉……

  由于种种原因,“白洋淀诗派”并不为公众所知,但在文坛却颇负盛名,有论者认为,他们规定了当代诗歌的方向,对后来的朦胧诗以及新生代诗歌影响深远,被称作是当代诗歌的“源头性”存在。

很难说清楚,“白洋淀诗派”与白洋淀之间到底存在怎样一种精神上的联系,可以想见的是,这些被放逐的年轻人,当他们泛舟水上,穿梭于荷花淀、芦花荡,——那怎么都穿不尽的浩淼水面;或是夜间躺在堤岸上,看深邃星空,听波涛拍岸,心情和当年的孙犁必是不一样吧?孙犁看到的是水乡秀色,诗情画意,同样的水乡,落在三十年后这拨年轻人的眼里,便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色调突然变冷了,有了一种苍茫意味。

  三十年间,白洋淀这片占地四十多万亩的浩淼水域,竟诞生了两种文学流派,它们风格迥异,却都影响深远,这在全国怕也没有第二地。——从这个意义讲,白洋淀的特产未尝不是文学。另一方面,文学和地域的关系毕竟是神秘的,故乡且不论,“荷花淀派”和“白洋淀诗派”都是由外乡人创立的,便是明证。他们和白洋淀很像一种邂逅关系,千万人中,突然遇上了,不经意撞了个满怀,彼此都很惊喜,好像是失散多年的自己人,他们要靠对方才能自我确认、自我认知。(魏微)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