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031|回复: 0

《白洋淀规划》解读来啦!让“华北明珠”重绽光芒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271

主题

0

回帖

132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325
发表于 2017-10-14 09: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济南
让“华北明珠”重绽光芒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解读
雄安新区因水而兴。“华北明珠”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的发展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过去的白洋淀,曾面临“口渴”“污染”的威胁。进入雄安时间,白洋淀将全面焕发新的生机。

生态修复:科学治理,推动“蓝绿升级”
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

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白洋淀构筑了雄安蓝绿之城最坚实的底色。

然而,“由于污染物输入量大、入淀水量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白洋淀曾面临水体污染较重、水文过程弱化、生物多样性退化等现实问题。”中科院研究员单保庆说。

雄安新区的建设,将为白洋淀的生态修复注入源源活力。

目标导向,综合治理。以水面恢复、水质达标、生态修复为目标,通过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其“华北之肾”的功能。

问题导向,协同治理。深入剖析污染病因,立足淀内外,着眼上下游,动员全流域,协调京津冀,推动形成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大格局。

“白洋淀的生态修复,是生态空间的全面恢复。围绕白洋淀,将优化京津冀核心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大清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一体化,强化白洋淀水芯、生态之芯作用,构建起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说。

水,是白洋淀的灵气所在。未来,将强化白洋淀生态用水保障,实施“引黄入冀补淀”补水工程,加强水系连通,合理利用再生水,同时实施节水工程,建立多源补水机制。

“水资源是白洋淀生态修复的核心问题,也是恢复白洋淀流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基础。保障生态用水,有利于恢复自然风貌,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也有利于增强白洋淀流域水资源调蓄能力,提高京津冀核心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曲久辉说,“而水资源短缺也是北方地区的基本水情,白洋淀生态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也可以为其他缺水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以补水为基础,未来白洋淀将统筹淀内外污染的全面治理,推动流域的综合治理。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减少雨水对河道水体的污染,利用荒地、废弃坑塘砖厂、低效农用地等实施增林扩绿,强化矿山治理,并通过在规定区域限养禁养等措施,治理养殖污染,实施生态功能区内的村民有序搬迁。

“治理污染企业,其核心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淘汰高污染、高耗能,发展高端产业,推广清洁生产。村庄治理,将根据淀区生态承载能力、生态服务功能加以利用,适度保留有历史文化价值、水乡特色的部分村庄,人口逐步外迁,布局新功能。而保留的村庄则实施差异化发展,推动淀区的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曲久辉说。

生态管理:制度创新,杜绝监管盲区
三分修复,七分管理。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优美的生态更在于长期的精心维护和管理。

新区之新,在于创新。雄安新区的创新,在产业、在技术,也在生态治理,在于对白洋淀的生态管理。

未来,白洋淀将建立特色鲜明的创新管理体系。“在政策法规和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控体系创新和智能生态管控上不断细化要求。将构建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建立天地一体、功能完善、智能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施智能生态管控,为生态空间管控、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曲久辉说。

生态强不强,干部是关键。未来,雄安新区将强化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政绩考核,编制新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绿色发展评价,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作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基础。其次,还要明确审计的对象、内容和范围。官员离任时,将要对其在任期间自然资源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进行核算和审计”,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赵钰说。

在生态环保管理制度上,雄安新区将创新生态环境经济政策,探索实行碳汇积分制度,多排放多收费,保护生态则有收益。流域上下游将建立多样化的生态补偿制度,探索流域环境健康损害评估与赔偿机制、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与生态保护补偿协同推进机制。

而在体制机制创新上,雄安新区将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发挥其统筹协调作用,实现跨区域多水源协同调配。在此基础上,建立绿色发展专家咨询机制,发挥专业人才作用,为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战略定位、重大决策和重要行动提供政策、技术咨询,增强新区可持续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例如可以召开新区绿色发展专家咨询圆桌论坛,每年一次或每两年一次,对雄安新区绿色发展共谋共策。由雄安新区管委会组织成立绿色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标国际标准,邀请国内和国际知名专家代表,并设立委员会主席和理事。”曲久辉说。

未来的白洋淀,还将在生态管控体系上实现创新。一方面,建立天地一体、功能完善、智能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将构建生态环境社会共治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决策公共参与机制。

“要让公众真正参与到白洋淀的生态监督中,首先要信息公开,让公众充分掌握信息,包括企业的、政府的,以及一些生活污染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公众参与,包括定期召开公众代表面谈会议,听取公众对于环境治理的意见和建议等等。”赵钰说。

生态利用:有序运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雄安新区的建设,谱写了全新的绿色诗篇,开启了生态宜居的新模式。

以白洋淀为基础,雄安新区是人与生态、人与自然的交汇点。

在美丽的白洋淀,水是风景,树是风景,人也将是这里独特的风景。未来的白洋淀,人与生态将友好、和谐相处。

“对白洋淀实施保护,这里不仅将成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也将成为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保护完好、社会效益显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区及科普教育基地,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绿色发展的范例”,曲久辉说。

白洋淀淀区约360平方公里,其中约96平方公里为生态功能区,主要保护白洋淀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维护芦苇台田、荷塘等特色景观,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管控措施。而淀内其他区域则为生态服务功能区,主要展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适度开展科学研究观测、教育、游憩等活动。

“生态游憩,就是依托白洋淀优良的自然环境,采取生态友好的方式,开展徒步、泛舟、观鸟、野营等活动。”赵钰说,“而自然科普教育,将通过改造和新建必要的教育科普设施,形成白洋淀主要的自然科普教育展示基地,譬如白洋淀鸟类博物馆,通过标本展示,客观地反映白洋淀生态资源、科学保护进展与科研水平,以及白洋淀生物物种资源的分布情况;白洋淀水生植被展示区,改造现有自然生态资源,优化水生生物科普教育产品。”

为方便游憩,白洋淀未来将以“千里绿堤、复合绿道”为景观特色,串联民俗古村、历史遗址,打造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环淀绿道。与此同时,将开辟鹤类、雁类、鹳类等多种鸟类观赏区,开展观鸟、摄影及湿地科普活动。

白洋淀文化资源丰富,作家孙犁笔下的荷花淀,小兵张嘎家乡的芦苇荡,无不令人神往。在这里,有雁翎队打包运船遗址、圈头烈士祠、赵北口戏楼等历史文物古迹,也有安新芦苇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历史传统村落为核心资源,可以开展特色民宿体验活动。以赵庄子雁翎队战址、白洋淀‘水上长城’生态服务为核心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古迹观光等活动。”赵钰说。

然而,游客多了,人气旺了,是否会对白洋淀的生态造成潜在风险?

“这需要科学核算规划游人容量,还需合理确定淀区人口规模。”曲久辉表示,“未来的白洋淀,也将建立绿色基础设施,比如绿色垃圾管理系统,发展智能环卫,建立垃圾回收系统,清除水面生物残体、漂浮垃圾和船舶垃圾,构建多能源供能的能源供应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保障白洋淀生态环境长期清新优美。”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