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759|回复: 0

美极了!芦苇“画”出水乡风光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87

主题

0

回帖

28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85
发表于 2017-10-26 16: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育了一方风物。雄安新区,西倚太行,东临渤海,南望平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华北明珠”白洋淀镶嵌其间,独特的环境孕育出独特的文脉。

四月的白洋淀,水天一色,片片苇田微微泛青。白洋淀给人印象最深的要数生命力旺盛的苇田。作家孙犁在《采蒲台的苇》中这样描述:“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提到这一淀的苇,不能不说起让人惊艳的白洋淀芦苇画。说到芦苇画,就一定要提起杨丙军。
1.jpg
杨丙军在展示芦苇画技艺。

53岁的杨丙军出生在安新白洋淀,自小与一淀的苇为伴,喜欢在水中捉鱼摸虾、嬉戏玩耍。1989年,白洋淀旅游业发展之初,当地特色旅游纪念品几乎空白。从中央美院学成归来的杨丙军,认定了用芦苇来表现“华北明珠”水乡风光是最合适不过的。淀上寒来暑往的季节更迭,日暮晨昏的生活细节,芦雁起舞,荷莲吐翠,都入了他的芦苇画……

雄安新区成立后,眼瞅着引水入淀、排污整治、淀边造林、湿地建设,更多“蓝绿交织”未来之城的画面涌入脑海,杨丙军将苇青树绿、潋滟水光的白洋淀生态之美都展现在作品中。

水的滋养,为淀边的艺术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曼妙,依水而生的芦苇赋予了艺术家们无限的创造力,成就了芦苇画的勃勃生长。

在杨丙军心里,水、荷花、芦苇是白洋淀的根,芦苇画是白洋淀的魂。白洋淀芦苇画是从唐宋时期白洋淀苇编之一“苇席”衍生而来,明代起名“苇编画”。清代受瓷器制作技艺和西方文化影响,从色彩和立体效果上进行了改进,从而更名为苇编工艺画。上世纪八十年代,杨丙军将专业美术技法引入芦苇画创作,使芦苇画从技艺技法到艺术观赏性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创立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自成流派。2009年,安新芦苇画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0年的时间里,杨丙军带着他的作品去过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参加过诸多大型国际展览。在美国,他创作的作品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喜爱,往往展览还没结束,他所带来的作品就已销售一空。

走进安新县杨丙军芦苇画艺术馆创作室,你会发现这里安静得只能听到钟摆的声音。专注芦苇画创作的杨丙军可以一坐半天不动地方。制作芦苇画是个磨性子的活儿,选材、分类、去节、去皮、切割、压平、雕刻、绘图、剪片、烫色、剪丝、粘贴……白洋淀里最不起眼的芦苇,在杨丙军手里换了一种惊艳的活法。一幅幅芦苇画,也定格了白洋淀无与伦比的豪迈与壮美。

惟妙惟肖的芦苇画,灵动的淀上轻舟……沧海桑田,千年一目,未来之城,博大雄浑的雄安,正从时光里走来,向未来走去……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