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100|回复: 1

赵北口的端午民俗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4

主题

1

回帖

3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9
发表于 2022-4-9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西宜春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白洋淀人俗称为五月端五。长期从事农耕作业的中华民族对天时的变化最为了解和重视,每到气候将要发生重大转变的时候必然设置一个节日。端午节便是预示着苦夏的来临。苦夏又称之为长夏,是一年中湿邪最重的时候,极易引发疾病。因此,端午节的大部分习俗都与驱邪避湿有关。

赵北口是千年古镇。自西周初年,有商王武庚和商臣丁候的后裔到此落户建村,世称为“丁商二家”。汉唐时为军事要塞,名为唐兴口。宋代筑城建堡,改称赵堡口。明清两代成为白洋淀地区商业、文化重镇,定名为赵北口。由于赵北口以江浙移民为主,又位居南北通衢要地,使得赵北口的端午习俗呈现出南北融合、包容并蓄的特点。

带香包。香包又称香囊,或香草荷包,是赵北口端午文化的一大特色。据明代的《任丘县志》记载:每逢端午节,以五色丝缕佩胸前,系以荷包,内置菖蒲、艾草,避驱邪祟,尤以赵北口盛行。

进入清代,赵北口成为满清皇室频繁驻跸的场所,历年的水围、南巡、东巡驻跸次数多达65次。行宫驻守官员有每年采购当地特产向皇帝进贡的习俗,赵北口香包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贡品。据《清实录》记载,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巡视淀河从赵北口至天津途中,将赵北口行宫荷包分赐给福康安、海兰察等人。并在《荷包蝴蝶牡丹》一诗中赞到:“非从园吏梦中得,定是滕王稿里成。等度鼠姑名若似,怪无两翅艳香萦。”

嘉庆二年五月,嘉庆皇帝将赵北口行宫进贡的荷包香囊赏赐给河南巡抚景安。景安在《叩谢天恩折》中称到:差弁回豫,捧到赵北口行宫荷包、扇套、香囊等件,奴才当即跪迎,望阙叩头,祗领讫伏。

37feaacdb5705d9d555574a49e485398.jpg

晚清民国时,赵北口香包交易主要在集市和庙会上进行。端午节之前,恰逢赵北口十方院庙会,其规模盛况空前。据民国历史学家吕超如记录:“每当四月间,鄚州药王庙会时,东自天津,西自保定,一帮一队的会船,都直奔十方院来。船上插着旗帜,旗上写着‘进香’二字,迎风招展。悦耳的丝竹吹奏着,铿锵的锣鼓敲打着,桨儿慢慢地划,船儿慢慢地行,那种情趣倒也令人神往。又有把几只船合拢起来,在船面搭架舞台,做成水中楼阁,台上奏技演戏,喧阗热闹。立在堤岸看热闹的,踵接肩摩,万头攒动。堤岸的面积有限,人又拥挤,因此常有被迫跌落水中的人。”

卖香包是十方院庙会的一大特色。香包有鸡蛋大小,是用五色丝线织成,内有一个装香料的小布袋儿。据我父亲回忆,当年无论贫富,每到庙会时家家户户都会买几个香包,说是带上能够辟邪、驱蚊虫。卖香包的都是用石磨现磨香料,边磨边唱:“小小布袋香又香,十味草药往里装。买回家去学生带,来年能考状元郎。”



599ac0b1f4b7f629d6b825115a0840f8.jpg

民国时卖香包的商贩

悬挂艾草。香草艾草又称艾蒿,是一种具有独特芳香气味的植物。它可以去湿、通络、开窍醒脑,常被作为中药使用。

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有端午节悬挂艾草的习俗。将五六根艾草捆绑成一束,悬挂在家门前,以驱除邪祟。艾草散发的芳香气味可以使人心旷神怡,但蚊虫却避之不及。白洋淀湿气大、蚊虫多,所以悬挂艾草还有驱蚊的作用。在我小时候,每临盛夏,父母还会在院子里点燃艾草,待蚊虫四散后才会搬出饭桌吃饭。

端午节用艾叶水洗脸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每到这一天,父母就会用热水浸泡了艾叶,然后不管你乐不乐意,都会把你的头按进漂浮着翠绿叶子的脸盆里,说是可以保证一年不得病。稍有不屈从的孩子还短不了会挨上两巴掌。

挂香草在赵北口比较盛行,其作用与艾草类似。香草学名香茅,晒干后散发一种类似柠檬般的香气,可以驱蚊虫,除湿气,并赋予清新感,使人心旷神怡。香茅在白洋淀随处可见。人们往往在头一年的秋冬季采摘、晾干,等到来年扎成小把儿,悬挂做室内墙壁上,一年当中室有余香。

也有售卖香草的集市,赵北口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地,辐射范围远及京津、保定。当年的赵北口是水陆通衢。过境赵北口的南北大道是连接北京与南方七省的主要通道,水路又处在津保航线进出白洋淀的咽喉,可谓四通八达。晚清民国时,十方院设有货站,专门收购淀区的水产品,除鱼虾、苇席之外,主要还有香草。北京、天津一带也流行挂香草,基本都是通过赵北口转运出去的。

小时候家里墙壁上钉着一个铁钉,是专门用来挂香草的。每年的香草新旧交替,钉子却依然是那个钉子,常年累月后锈迹斑斑。香草的捆扎如同刷锅用的炊秫。一直很好奇这东西有何作用,但从来不敢问。等父母不在家时,偷偷摘下来在手里摆弄,很快就被其独特的香味吸引了。

吃炸糕。中国人的节日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食物来体现的,比如二月二吃春饼、中秋吃月饼、冬至吃饺子等等。在白洋淀地区很多节日的风俗基本是相同的,但唯独端午节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据我所知,大概以赵北口为中心,方圆二三十里的范围内,端午节以吃炸糕为传统。而安新、容城、雄县的大部分地区是以吃粽子为传统。

离开大清河流域,极少能见到炸糕。据我所了解,中国只有两个地方有吃炸糕的习惯,一是天津,再一是白洋淀。而且,据相关资料记载,天津的炸糕也是从赵北口流传过去的。清朝末年,沧州交河人刘万春曾在十方院一带贩卖油香( 一种炸制的面食)。后来,他发现油香不如炸糕受欢迎,过往船夫喜欢这种价格实惠且带有甜味的食品。通过长期观摩,他把制作油香的技术运用到做炸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口味,便跑到天津做起了卖炸糕的生意。因此,现在天津的炸糕还是与“油香”有些类似,口感软糯,并没有赵北口炸糕的酥脆。

赵北口的端午节是必须吃炸糕的,就像中秋节要吃月饼一样。而且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在端午节这一天,晚辈必要要给长辈送炸糕。这一天,大家都要早早的起来去早点摊排队,一般都会买上几十个炸糕,然后挨家挨户的先送到长辈家里。

消失的花市。端午节买花是赵北口旧俗,现在已经没有了。

赵北口曾经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花市,它的形成也与行宫有关。康乾时期,行宫专门建有花圃,位置在现在的赵北口卫生院一带,由行宫留守官员管理。每年种植的花草,除了满足装点行宫外,还会赠送过往的官员,剩余的花草则要卖给当地,作为行宫修缮费用的补充。直隶总督曾盛赞花圃诗云:“踏遍长桥柳影来,幽生行馆菊新栽。扁舟载去临秋岸,不学芙蓉艳早开。”继任总督周元理还把南方的棕榈、椰子、菠萝等名贵植物移栽进了赵北口行宫花圃,并为花木专门设计了暖房。


f3905c2a076f3f0df297231c3a821904.jpg


赵北口行宫苗木种植记载

赵北口虽属水乡,但居民多为商贾,相对比较富裕,便具有了种花养草的闲心。每逢重要节令,买花点缀庭院者甚多。过路的行商客旅见有行宫出售鲜花,往往也会带上几盆。久而久之,渐有外地花农也来此卖花,进而形成花市。据清末民国成书的《任丘乡土地理》记载:“十方院特设有鲜花市,概皆由下五处运来者,几不下数百种颜色,足供植物家之研究。”


8a8765965b47ae78c7d122d3bde31b7c.jpg


民国历史学家吕超如著作中记录的赵北口花市

花市虽非端午节才有,但却以端午时最盛。因为端午节与每年四月的十方院庙会相临,到此买花卖花的人覆盖了京津冀地区。据民国历史学家吕超如在《鄚州庙与鄚州药王记》记载:“所有的会船,都舣缆在十方院的堤下,接连着表演多日。除了赛会之外,此处并无重要生意,只有卖花木的是大行。奇葩异草,木苗果秧,高高下下,层列在堤坡。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黄的金黄,绿橘绿,一望过去,灿烂如堆锦绣,煞是好看。”

赛龙舟。端午赛龙舟是江南习俗,北方并不多见。

赵北口赛龙舟起始于乾隆十六年。乾隆首次南巡时,直隶总督方观承专门在赵北口行宫训练了一支龙舟队,准备在乾隆回銮时助兴表演。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每次回銮驻跸赵北口时都是在端午节前后,赛龙舟是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

规模最大的一次赛龙舟表演是在乾隆四十五年。这一年,乾隆第五次南巡,回銮经过赵北口时正好在五月初五当日。又有班禅、哈萨克等外藩使臣赶到赵北口迎驾,乾隆命内务大臣福隆安、直隶总督袁守侗共同操办赛龙舟事项。不仅重新疏浚了行宫西侧水域,还铲平芦苇、钉植桩木、排造新龙舟等。上千名从宫廷侍卫里选拔的兵勇,陆续登上了事先准备好的五十支龙舟,在行宫西侧一字排开。随着令旗一挥,水面上鼓声大作,龙舟如离弦之箭离岸而去。乾隆在御制诗中记到:“迎銮近远发伻邮,午日燕南赵北州。嘉彼倾阳来雁使,恰兹临水示龙舟。率因逢节俾怀恵,实自望霖未解愁。春孟去而夏中返,光阴讶似逝波流。”


65e235a6424ec5b00bece0e246d16122.jpg


袁守侗《奏为遵旨查办赵北口预备端节龙舟杂耍敬迎圣驾事》(局部)

因为赛龙舟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所以赵北口赛龙舟一直为官办。先是由直隶总督或布政使主持,后来划归任丘县属会道司负责。晚清民国时,由于社会动荡、地方财力不足等原因,赛龙舟停办。解放以前,赵北口曾有七十二道花会,龙舟会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一个赛龙舟组织。

壮怀已尽十千酒,归棹空余半卷诗。时代变迁,往事已矣。如今赵北口的端午节恐怕只剩了炸糕。值此佳节来临之际,做一篇小文以示为念。



(稿件来源:微信公众号“永生号”2021年6月13日)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论坛/群组 帖间通栏广告
  • 打卡等级:即来则安
  • 打卡总天数:28
  • 打卡月天数:0
  • 打卡总奖励:4230
  • 最近打卡:2024-07-15 19:08:56

343

主题

52

回帖

561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5611
发表于 2022-4-26 21: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北邢台
现在早就没有这个民俗了吧。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