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白洋淀没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水光天色,芦苇出水,满淀青翠,绿带霞衣,淀水涨满,鱼跃水面,绿苇摇曳,菱叶灿灿,荷花吐艳,芦花纷飞,稻谷飘香,鸭鹅成群,莲菱遍布,小舟穿梭往来的景色,却是地冻冰封,一片碧玉,尤其是一场大雪把白洋淀装扮得银装素裹,好一派北国风光。在冰面上清出一片冰场来,恰似一巨大的明镜镶嵌在雪中,人在镜中滑动,简直是天然大彩电,其景色别有风味。 据资料载,白洋淀与清乾隆皇帝有不少故事,下面转来请大家欣赏: 乾隆白洋淀水围 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向来以效法乃祖康熙自诩。康熙南巡六次,他也六下江南;康熙两次举行千叟宴,他同样举办两次;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他的皇位满六十年后,即让位给嘉庆,康熙在白洋淀大举水围,他也效仿康熙,举行过四次。 乾隆在白洋淀的第一次水围在乾隆十三年,不是专程前往,而是在奉陪皇太后去山东曲阜祭孔之时,在赵北口停驻一天举行的,这是他对水围的第一次尝试,也是陪同皇太后阅视一下在茫茫水淀围猎的壮观阵势,让皇太后开开眼界。 乾隆十八年的水围是他在白洋淀围猎的第三次。这次是他前往易州拜谒乃父雍正陵墓之后,再次奉陪皇太后阅视水围。先是在莲花淀,继而在和乐淀,最后在池鱼淀。先后在郭里口、端村、圈头和赵北口四处行宫驻跸。 乾隆最后一次在白洋淀水围,是在乾隆二十六年春月。这次也不是专门去白洋淀,而是去五台山巡幸时,回程顺道在赵北口留驻一二日。乾隆自觉日期短浅,无须大举筹办,因而车次水围所用船只极少,水手也减省许多。此后,由于淀淤水浅,如若确定水围,须在头年关闸拦水,甚至要地方官员派人疏浚,方足备春月行围之用。为此,乾隆后来也就知趣地罢止了水围。 乾隆三十二年,出于‘敬特皇祖成宪’,他又去了一次白洋淀。在那昔日熟悉的赵北口,登上豪华的御舟安福舻,沿苏桥至于天津。这次的淀海巡览,已经与昔日的水围不能相比了。惟有乾隆十五年的白洋淀水围,才是他专程前往的一次。这次水围准备充分,规模也大,是为特举。乾隆虽然不能与康熙水围的盛况相比,然而毕竟在鼎盛时期,记载下来的依然是盛世的一页。 乾隆十五年(1750)的水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当乾隆率领臣属来到水淀之滨,开始围猎之时,停顿了近三十年的水围,再次揭开了壮观的一幕。为了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早在头年塞外途中,乾隆即下达了来年水围的旨令,并令有关人员开始部署。他先是指示直隶河道总督察看水情,继而派出向导前往霸州一带,详细查勘路程。据臣下奏报,康熙行围水域有二十一处,均在西淀。为了歇息和驻跸,乾隆还下令将水淀附近的七处古迹也略加修整,以便在水围之余游幸观览。 乾隆这次水围是春月二月二十四日抵达新安县端村行宫的。第二天从端村发船,便开始水势连天的湖淀进行水围。每场水围都是由直隶总督方观承率领地方官员。西安从四面八方乘舟围合。抬头只见千百水鸟风翔云集,飞舞盘旋,似黑云骤至,布满围船空际。一声令下,枪炮齐鸣,羽箭飞空,枪声鸟鸣,连成一片,毛羽纷扬飘如飞雪,呈现出一幅动人的水围景观。难怪乾隆兴致勃勃,第一天水围即连续在前潭淀、后潭淀、虎皮淀和东西白洋淀围猎五场。当晚驻跸任丘县圈头行宫。二月二十六日又在落网淀、龙王淀、光淀和河洛淀一连打了四围。兴致未尽,紧接着又在劳家淀、莲花淀以及高家港至赵北口之间的连打三围。一天之内乾隆竟水围七场之多,可谓畅快淋漓。 乾隆皇帝与白洋淀的"半蒸半煮"与"鱼钻沙"中新河北网保定6月9日电清代乾隆皇帝曾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间,六次驾临白洋淀,或巡视治水患,或乘舟畅游,或行水围射猎,并在赵北口、郭里口、端村、圈头等四村修建行宫驻跸。因此,乾隆在白洋淀留下很多有关饮食文化的传说。其中半蒸半煮和鱼钻沙两道含主食的菜肴颇有特色。 先说半蒸半煮。半蒸半煮又名一锅鲜,是融炖杂鱼与贴玉米面饼子于一锅。一次,乾隆皇帝乘龙舟巡视白洋淀,忽遇狂风大作,淀水掀起大浪,将龙舟刮翻,乾隆落水。恰时一位名叫李登龙的渔民小伙子在此打鱼,他跳下水将乾隆救上来。这时的乾隆浑身精湿,连冷带惊吓得浑身直打颤。李登龙把乾隆带到家中为他换上干净的衣服,乾隆才觉暖和多了。折腾了大半天,乾隆饥饿了,要吃饭。这可难住了李登龙,给皇上吃什么呢?他和妻子为乾隆做了渔家的家常饭贴饼子熬杂鱼端上。乾隆看锅底是鱼,锅内四周围有圆圆的、黄澄澄的面食。乾隆早饿急了,狼吞虎咽吃着那面食香喷喷,吃那鱼也觉格外鲜香,便问李登龙夫妇这是何饭?李登龙回答说:“用刚从淀中打上来的鱼炝锅炖在锅底,顺便在锅四周贴上玉米面饼子;待那锅四周的饼子蒸熟了,锅底的鱼也煮好了,是我们渔民的家常饭,叫‘一锅鲜’。”乾隆听李登龙说“待那锅四周的饼子蒸熟了,锅底的鱼电煮好了”的话,便说:“这饭就名‘半蒸半煮’吧!朕爱吃这饭。” 乾隆回到北京后,一天,又想吃半蒸半煮,传旨御膳房做。可御膳房翻遍了宫廷菜谱也找不到“半蒸半煮”的做法。最后还是乾隆传旨李登龙夫妇进宫专门烹制“半蒸半煮”。用现代营养学观点看,“半蒸半煮”的炖杂鱼,含大量蛋白脂等维生素。玉米面香甜适口,营养丰富。 再说鱼钻沙。鱼钻沙又名鲜鱼饭,融鱼和米饭于一锅。一次,乾隆皇帝在和坤等人陪同下畅游白洋淀。夕阳西下,淀水粼粼。乾隆忽闻一股扑鼻的饭菜香,抬眼望不远处的淀面一只小渔船上炊烟缕缕。他命龙舟靠近小船,问船上渔家做的是什么?恰时,船上渔家的饭熟了。渔家赶忙打开锅请乾隆看。乾隆看热气腾腾的锅内是黄白两米饭,细看饭中还露有多条小鱼。乾隆禁不住那诱人的香味,举筷品尝,觉得那饭带有香喷喷的鱼香,再吃饭中那小鱼觉得格外鲜香,便问这是怎样做得此饭?渔家回答说:“将刚从淀中打上来的小鱼炝锅后加些淀水,再将用淀水淘好的大米和小米放在小鱼上面,把淘米的盆盖上。米熟鱼也熟,格外鲜香,渔民都叫这饭为‘鲜鱼饭’。”此时,乾隆口中那鱼饭鲜香绵绵,手指锅内露出米的那一条条小鱼,脱口说:“嗯,看这金黄黄、白灿灿的米饭多似黄白沙子,这条条小鱼正在钻沙。”一旁陪乾隆的和坤赶忙献媚的附和说:“皇上赐名了。”乾隆高兴地说:“嗯,此饭就名‘鱼钻沙’,富有诗情画意。” 从此,人们都称白洋淀这特有的鱼和米一锅熟的饭为“鱼钻沙”。乾隆每次到白洋淀也必定要吃这鱼钻沙。直到现在白洋淀一带民间还有“宁舍八宴席,不舍鱼钻沙。”谚语。可见人们是多么爱吃鱼钻沙。鱼钻沙的小鱼含大量蛋白脂等维生素,再与小米、大米一起蒸,口味鱼香,营养丰富。 风味独特而含主食,且又有文化蕴意的半蒸半煮和鱼钻沙菜肴一直流传至今,广受人们欢迎。(来自《保定晚报》谢美生) 平阳淀之名 平阳淀在圈头正东,水而达七八千亩。清代修建的圈头行宫就在此淀的西面,行宫的息舟房、泊岸台、望围楼都修在淀边,遇有东风刮起,惊涛拍岸,在这里观景不亚于钱塘江观潮。传说,一日黎明时分,乾隆与刘墉君臣几人泛舟淀上说起七里庄河以南尚未定名一事。乾隆问:“刘爱卿,你看此淀应叫何名?”刘墉观看了一下周围环境,答曰:“圣上,此淀应叫平阳淀。”乾隆问:“怎见得?”刘墉用手一指大淀东面水平线尽头那喷薄欲出的红日说:“圣上,你看太阳东升,直照行宫,你我君臣,正好平行其中。”乾隆听罢,连称:“妙哉!妙哉!” 平阳淀之名就是这么来的。 |
图解十二连桥 整理者/李红泽图解十二连桥 前言
引言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由雄县、
古白洋淀的圈头村在西汉末年已有人迹在活动。到了明末清初的时侯
雄县托管任丘市北三乡以后,为了增加对新辖乡镇的了解,我曾驾车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动植物重要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