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洋淀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大约形成于一万年以前,它原是黄河故道,古雍奴泽遗址。经大自然的变迁和先人的开辟,造就了这一地貌奇特、神秘而美丽的淀泊。白洋淀在宋朝称白羊淀,相传在阳光下,阵风吹来水面泛起层层白浪,似成群奔跑的白羊。到明代,淀水宽阔,清澈见底,人们站在淀边远眺,“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才改称白洋淀。
白洋淀由143个淀泊组成,每个淀泊都有自己的名字,面积最大的一个叫白洋淀,人们以它的名字命名,整个淀区统称白洋淀。淀区内万亩以上的淀泊有7个,除白洋淀外还有烧车淀、捞王淀、马棚淀、池鱼淀、羊角淀、后塘淀等。万亩以下至千亩的淀有24个,如藻苲淀、聚龙淀等。淀区内的水村有39个,水区人口9万,村民以水产、芦苇编织为主,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白洋淀的芦苇是一大特产,品种多达10余种,芦苇面积11.6万亩,年产量8895万斤。每逢春夏秋季,遍布于淀中的芦苇郁郁葱葱,游船穿行其间,会有神秘莫测之感,似入迷宫。抗日战争期间,那些雁翎队员就是利用有利地形,神出鬼没把日本鬼子打的晕头转向,使得日伪军不得不退出水区,龟缩到县城,最后只得举手投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