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2240|回复: 0

连载32【白洋淀草根文学】郭里口行宫轶事(2016.12.18)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571

主题

-1

回帖

2630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630
发表于 2017-10-16 15: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黑龙江哈尔滨
640.webp (1).jpg

郭里口行宫,奉旨于康熙四十四年起建,当年秋天落成。

行宫坐北朝南,大门口正对一条南去大河,名为尧舜河。行宫大门上方,嵌着康熙皇帝手书石扁“溪光映带”,恰切地描摹了水天一色、相互映衬的门前美景。

行宫以青砖砌墙,干摆细磨,白灰勒缝,显得非常雅致。墙檐殿顶均由黄色琉璃瓦铺就,宫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显示出皇家的富贵和威仪。

640.webp (2).jpg


行宫是个三进院落的建筑群。第一进是朝房五间,东有门房,供警戒之用。西有水井,井上有六角亭遮蔽。这口水井,相传是铜帮、铁底、水脉与北京玉泉山相通。1965年,白洋淀干涸,自古就饮用淀水的村民,此时无水可饮。村书记、大队长急切之中忽然灵机一动,召集村中高龄老人,指点水井位置,几经周折,真就挖出了“御井”,解决了全村的饮水问题。第二进,正殿是千岁宫三间,左配房是厨房,右配房是盥洗室。第三进,正殿是万岁宫三间,左有御膳房,右有御书房。

640.webp (3).jpg


万岁宫院落东侧,有个月亮门,栈桥曲折,向东通往钓鱼台。钓鱼台是一座八角凉亭,十分精巧别致。据说,郭里口村的地形像“龟”,钓鱼台的位置正在“龟“的头顶,亭前是一条宽敞的三里直河,名为东河。事涉皇家,总有新奇,说这钓鱼台是座“活亭”。每天旭日东升时,亭子就前移三步,是龟在伸颈取食。每到日落时,亭子就后退三步,是龟在缩颈将息。

640.webp (4).jpg


行宫西邻是“沛恩寺”,正殿坐北朝南,供奉的玉皇、阎罗、观音菩萨。神像壁画,演绎出天道轮回,生死因果,无非劝人为善。沛恩寺大门坐东朝西,正对新辟的笔直大街,街宽一丈二尺,可过八抬大轿。街长一里,直通村西土地祠。大街的设计还有精妙之处:“二、八月昼夜相停”,每当此时,日出和日落时,太阳正对着大街,阳光贯通整条街道。如此规模的街道,如果在旱地,是不足挂齿的事,可在惜地如金的水乡来说,确实是绝无仅有。

640.webp (5).jpg


沛恩寺设有晨钟暮鼓,钟鼓一鸣,传遍全村。长此以往,村民们习惯了闻钟而起,听鼓而眠,给生活注入了生活的节律。

皇家行宫和沛恩寺落成之后,圣上亲自出巡、驻跸,各级官员的莅临也成了常事。为应对如此之高级别的巡检,地方政府加着十万小心,各方面的治理也应时而生。

建行宫、立寺庙、辟新街,首要解决的是拆迁问题。当时的解决方法是:新辟大街以南的“小街”两侧,主要是世代而居的李氏宗族,这些住户尽量保持了原地不动。大街以北,自东向西,按《百家姓》顺序排列。“赵”在《百家姓》中是第一姓氏,就紧挨着行宫、沛恩寺居住,称为“赵家疙瘩”。王姓既在百家姓中靠前,又是本地居民,有“本地王”之称。就优先安排,紧挨赵姓而居,称作“王家过道”。再向西是“邓家过道”、“车家过道”。基本照顾了聚族而居。一是出于官府的施政压力,二是照顾到“先来后到”的居住年代,三是聚族而居的方法顺乎民心,使老大难的拆迁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640.webp (6).jpg


为了教化民众,结合沛恩寺的落成,村里又修建了龙王、火神、五狱、三官、真武、土地等六座庙宇,把郭里口打造成了水乡庙宇最全的村落。意在让人们尊圣上、敬神灵,以王道、神灵来感化人心。清康熙四十四年,县衙发出通告,定于农历四月十八日为郭里口村庙会。善男信女至期烧香上供,此时正值春夏换季,男女老少脱旧换新,人来戚去改善伙食,庙会成了排在春节、中秋节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节日。物资交流应运而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便利。

一座行宫,七处庙宇,如此之多的公共设施,其管理和维修需要一大笔资金。官府为行宫和寺庙调剂了园田苇地,以田亩收入作为行宫寺庙的用度。为保证这些专有资产不受侵占,在官府主持下,铸造了一口铁钟,钟高一丈二尺,两人合围。把公用土地的亩数、区位铸于铁钟之上。其公开、透明、传世的作用胜似铜书铁券。1958年大炼钢铁时,由于村里完不成上交钢铁任务的数额,已将此钟砸碎上交,投入熔炉化毁。

为加强组织系统管理,采取了“建社、设甲、分闾”措施,实现了逐级管理。当时,安新县分为“升平、太平、三台、易阳、东南”等五社,郭里口村隶属东南社。全村划为四甲,每二十五家为一闾。甲有甲长,闾有闾长,组织系统严密,强化了管理监督机制,社会治安大有改观。

640.webp (7).jpg


官府还注重在教化民众中抓典型,树标杆,发挥榜样作用。本村车德贵之妻卢氏,二十九岁时丈夫亡故,卢氏立誓寡居守节。孝顺公婆,抚养遗孤。勤俭持家,备尝艰苦。守节五十余年,直到殡葬了公婆,把儿子养大成人。为彰其德,官府在大街中心为之立了石牌坊,上镌“车卢氏贞节坊”。学院钱公赠匾曰“节并和熊”,邑令杨公给匾曰“寸心金石”,一时在扶老携幼,履行妇道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这道风景也没有保存下来,文化大革命中,被“破了四旧”。

从关心民生出发,官府下令:自康熙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人民所欠赋税一概免征。为方便人民生活,全村共设置碾台七处,每处碾台配置石臼、石杵一副,供人们碾面、捣米。因村民多以织席为家庭副业,还在村内设置了多处碾苇场,配备了碌碡,碡杆子等碾苇设施,方便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640.webp (8).jpg


在文化生活方面,官府帮助村里建起了音乐会。打击乐、管弦乐合鸣,为死者奏哀,为新婚助兴均用此乐,乡亲们至今乐此不疲。元宵灯节,音乐会围村演奏。过哪家门前,只要主家鞭炮不断声,音乐会就在哪家门前连续演奏,待主家鞭炮放尽,才转场到另一家门前。村民们对此兴趣盎然,称其为“截音乐”。都尽量地多买鞭炮,让音乐在自家门前多停留一会儿,既是接福迎祥,又是一种面子、惬意和满足。

每年的清明节,大家大户“吃清明会”,音乐会也应约来演奏助兴。春日融融,笙吹戏摇,和族老少,露天聚餐,快活无比。演奏完毕,音乐会成员也围桌痛饮,乐手们既过了演艺瘾,又饱撮一顿,满意而归。

640.webp (9).jpg


七月十五,音乐会演奏着在村边放河灯。河灯有莲花瓣儿的,棒子皮儿的,也有纸船,上植蜡烛为灯,超度孤魂水鬼。让它们尽快转世,不要作祟害人。晚间,音乐婉转悠扬,河灯与星月相映,美妙怡人。

郭里口村建了皇帝行宫,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引起了各级官府的关注,下力量进行了综合治理。村容村貌大有改观,社会治安相对稳定。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定祥和的日子。老百姓本来就没有多高的要求,这就印证了苏东坡的一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村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有了皇帝行宫,郭里口村也提高了知名度。人来人往的多起来,一个不大的水乡渔村,竟开起来了十三家酒馆儿、饭店,还有鱼市、蓆庄、面铺、杂货铺等买卖家。怪不得老人在给孩子们说古时,总爱描绘修建行宫那段时间的繁华盛景。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