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710|回复: 0

一方沃土●田荣承著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330

主题

0

回帖

1484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484
发表于 2017-11-6 00: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西忻州
     2005年举办白洋淀全国诗文赛,我的《故乡》刊登在《白洋淀诗文集》中。

故乡
一方沃土筑高田,
小淀石丘浪惊天。
易水不尽一淀碧,
渔篝又着两桥丹。
开天浩淀学靖卫,
辟地芦葭效帝炎。
                                                                                                     七甲易阳传今世,
当念先人创业艰。

2017053116212440470800_960_1280.jpg
“一方沃土筑高田”,我的小说《银锭烽火》有一段描写:淀水中筑起的高田上有一个渔村,她深深地掩映在绿苇丛中,显得格外幽静秀丽。 村南村北是一块块鳞次栉比的苇田,像一座座碧玉似的小山向远方绵延。春天,苇笋新出,一层嫩叶宛如一波春水缓缓流淌,碧绿透亮;夏天,暴风偶至,修长的苇子涌起波涛,整个村子像大海中的航船时隐时现;秋天来了,苇子尖绣出了紫红色的苇缨,像在天空中铺上一块巨大的彩绸,映的蓝天绚丽多姿,映的大地五彩斑斓;到了冬天,芦苇摇摇,芦花飘飘,整个村子被雪白的 芦花笼罩。然而,最让她靓起来的就是村东和村西的两淀荷花塘。每当七月,万顷荷塘,碧叶连天,荷香荡漾,那盛开的荷花,如云如霞,整个村庄沉浸在荷香之中,沁人心脾,使人陶醉……这就是我笔下的故乡——白洋淀上的大田庄村,自然对她,多了几分艺术美化。

2017053116213572890814_885_677.png


    “小淀石丘浪惊天”,说两淀荷花是借古人的诗词做了一点发挥,明朝末年一代名将孙承宗游田庄曾有过“幽人初辟藕花居”诗句,实际上我所见所闻的确实是淀水中涌起惊天骇浪。石丘指的是石丘淀,就是现在的鲥鯸淀,方圆十里,面积1742。根据史书记载,清乾隆以前叫石丘淀,据说是因为淀中有一石丘而得名。传说乾隆在白洋淀水围时驻跸田庄古庙,在古庙岸边看到水底潜伏着诸多小鱼,这些小鱼身长盈寸,遍体苔绿,金环缠身,本地的官员告诉他此鱼叫鲥鯸鱼,还有个传说,说是有一个鲥鯸精常在淀中兴风作浪,伤人毁船,是菩萨点化用一种渔具叫“密封”将鲥鯸精制服。乾隆听得津津有味,金口一开把“石丘淀”改称“鲥鯸淀”。鲥鯸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势浩大,当淀中水位达十点的时候,鲥鯸淀就像巨盆里的水,满满待溢。当水位在十一点时,鲥鯸淀北接大麦淀,东连前后塘,仿佛水托着天,天连着水,茫茫淼淼,浩浩荡荡,偶遇风暴,东北风起,从天边涌来的巨浪,如排山倒海,岸边房屋如摧枯拉朽一触即溃,那巨大的声响如天崩地裂,振聋发聩,令人胆战心惊。
小淀指的是大田庄村西的“西洼”,西洼和郝淀紧紧连在一起像一条银链的链头,这条银链自东起,蜿蜒向西,途中经过端村河、龙尾巴地、辉淀、烧香口,进入万顷白洋大淀。说起“龙尾巴地”还有个传说,传说乾隆的龙船自西向东行驶,刚进端村河忽然停止不前,刘墉报告说,前面有一苇塘,名唤老龙地,有道是二龙相遇,必有一伤,速请万岁降旨,要么绕行,要么毁地,乾隆立刻颁旨:将龙地断为三节。

2017053116214401684987_897_564.png


“易水不尽一淀碧”,易水源于太行山,分南、北、中三条易水,南易水流经今易县、徐水、容城、安新,在安州北入白洋淀,又向东南方向流去,这里有个易阳社。(乾隆)新安县志记:“新安县南乡有易阳社,以易水之阳命名也。”(易水之阳即易水北边)“易阳社南乡社也,领乡十有五,曰:阎家湾、马家砦、砦南、泥李庄、马村、马铺、大店头、小店头、段村、田家庄、邸家庄、高家庄、马家庄、李家庄、辛家庄。”明朝时,大田庄初建叫田家庄,清朝时大田庄叫大田家庄,因为北一里地有一个小田家庄,民国后至今叫大田庄。

“渔篝又着两桥丹”,一九六五年以前的大田庄是河北、大河南、小河南三大块地形,大、小河南各有一道木桥连接河北。傍晚,村里的篓子船、渔船陆陆续续进入“丁”字形港湾,篓子船纷纷点燃船头的灶火,舀着船边潺潺流水,添锅和面,有的蒸虾食,有的做晚饭,人们聚集一堂,欢声笑语,洋溢着喜悦与和谐,熊熊的灶火映红了天,映红了地,映红了两桥。

“开天浩淀学精卫”,传说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游泳淹死后化为精卫鸟,每天从西山衔来石块投进东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先人筑田造地建家园何尝不是像精卫一样:在烟波浩淼的大淀,一只小船艰难地罱着河泥——————-满载着河泥的小船迎风破浪——————-一勺一勺把船上的河泥泼洒在刚刚露出水面的田地上——————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几百年的时间,十几代人的艰苦创业,才有了大田庄的村,才有了大田庄今天的苇田、园田。一九七九年,我在大田庄支部时,和老干部田增仁写过一篇《抗战时的大田庄》,田增仁是抗战时大田庄民主政权第一任村长,他说,抗战时大田庄有高、洼土地3000亩,我在整理安新县村庄概况中发现,一九八一年大田庄的土地是1083亩,可能现在更少了,也就是说,在近几十年中,大田庄土地严重流失。

2017053116221450766754_1280_960.jpg


“辟地芦葭效帝炎”,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称“神农氏”,他创立发展了农业,创立发展了农业生产。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大田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在前辈田惠同写的大田庄中门(惠字)家谱中有记载,说的是明嘉靖年间,八世祖田贯、田芳刚从东淀头迁到田庄,白手起家,为了建村创业,外出下虾篓。一天夜里,弟兄发现一处地方闪亮发光,原来是一坑银子。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几百年前,大田庄就有了下虾篓的技术,几百年来,前人创造的渔业技术、农业技术、苇编技术,这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无尽的财富,至今,大田庄的特色渔业技术、大田庄的特色苇编技术仍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2017053116215593493575_886_675.png


“七甲易阳传今世”,明朝时,基层行政编制是“社、甲”,相当于现在的“乡、村”,东淀头的编制为“易阳社七甲”,东淀头田姓称“易阳社七甲田”,田家庄后入易阳社,延之。不论在哪里,只要是“易阳社七甲田”,就是“田庄田”,源于东淀头。田庄田姓排列以卜居东淀头始祖为“易阳社七甲一世”,最近白洋淀田姓始祖田子承墓碑在东淀头出土。

2017053116222968671214_960_1280.jpg


“当念先人创业艰”,古人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明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今人说,忘记过去就是背叛。在众人仰慕的官场,想起前辈创业之艰,你会珍惜前程,切莫一失足成千古恨,廉洁自律,清白为官,为世人谋利,在青史留名:在金钱如烟云的商场,想起前辈创业之艰,你就会珍惜自己的事业,有了钱不狗飞扬场,救人济世为富行仁;在花红酒绿的社会,想起前辈创业之艰,你会珍惜自己的名节,低调做人,清白处事,出污泥而不染。

这就是我写诗的意图,这就是我写诗的希望。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