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1717|回复: 0

别样乡愁—环淀纪行(五)

[复制链接] 认领更换作者

111

主题

0

回帖

47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77
发表于 2017-12-25 11: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南宁



      抛下一番对往昔的感慨,我们开始寻迹药王庙,在路人的指点下,我们折路往回行,找到大庙时我们发现来时曾与它失之交臂。庙座北向南,山门就很大,也比较典型,门右是售票点,30元一张,买票的只有我们三人,并没有其他游人,看来是进庙观光的淡季。向里走并没看到检票的工作人员,高大的门洞里爽风阵阵,过了山门是一个阔大的院落,右手的说明牌,让我们不禁驻足举首。
640.jpg

      这是“鄚州大庙简介”,从内容中得知:庙始建元代……原叫扁鹊祠元达鲁花赤野仙乞实迷儿进义建……届时香客涌动,商贾云集,逶迤十里长街,芦棚蔽日,人群摩肩接踵,挥汗如雨,呵气成云,故有“鄚州货全、北京人全”,“天下大庙数鄚州”之说。后因香火过盛几经焚烧,几度重修……。
640 (1).jpg

从文中可以看出,大庙几经被毁几经重建,历朝皇帝对它都很重视,在民国时一位县长对庙的再次重建贡献颇巨。从中不难看出它曾长时间形胜一方,继续往里走,在最北的正殿东侧有一个碑亭,内有两通高大的石碑,辨其文为“敕重修鄚州药王庙碑”落款为“大明万历二十一年岁次癸已仲冬 吉旦立”碑体高大尽显皇家气度。由于年代远,题刻字迹不清,现为整修后的样子。再向里走,转向殿后,来到大庙的最北端。
640 (2).jpg

北墙下,一个圆拱的坟丘赫然在目,前有一通石碑,上刻内容为“药王墓誌铭”,从其中的记述中可知这是扁鹊墓,碑中盛赞扁鹊“活人济世、伟德丰功、九州仰止、万古长馨”。按建筑顺序,这里应该是菲页了,第二页是正殿“扁鹊祠”,殿中立有扁鹊高大的塑像,两侧八组塑像逐一介绍了医祖的医德、医术、医论。
640 (3).jpg

这里应该是整个庙的主殿了,很显然此庙将扁鹊奉为主祀。从主殿出来东西配殿都是合祀殿,按时代每殿祀享3-5人不等,均为历朝历代的名医巨匠,时跨自古及清,有王叔和、张仲景、雷太乙、淳于意、皇甫谧、华佗、孙思邈等等,他们不但名著一时,且对中医药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圈游览下来,似乎有点明白大庙为什么会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了,其实这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医药学的发展史。



在大庙的东南侧,有一片茂盛的树木偏居一隅,下有一木牌记述了树木的栽植者,原来是中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们参谒大庙时留下的纪念树。看来,中医医脉并没有中断,它仍将继往开来,发扬光大,贡献世人。我把大庙比作中华文化的一个侧影,在继承传统医学上它在用传统的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一




我们放下对传统医学的顾念,继续我们满含乡情的环淀之旅。车从原路折回,不久驶上千里堤。时过中午,兴奋过后,饥肠作响,在大堤路北一个小店窗玻璃上,红而大的火烧、豆腐脑、油条几个字,对我们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停车进店发现这是一个称不上饭店的小吃点儿,其实就是一个早餐店。两位中年妇女极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交谈中得知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是在大堤上骑行锻炼的过客,这里叫李广村。李广的村名引起我们的注意,不禁打听起它的来历,两位妇女表示不知道,但进来的一位中年男人热情地给我们做介绍,“早年间有一位将军,总打败仗,终于在这里打了一场胜仗,为了纪念把村子改称李广村”。我们脑海里不自觉与汉飞将军李广联系起来,于是询问是不是汉代的飞将军李广,得到的回答是不确定。饭后告别老板登车继续南行,终于有答案了,堤下一块大石上隽刻着“李广村”红色大字,不远处有一个跃马持枪的将军雕像,正是汉将军李广,我们的猜想得到了证实,心中不禁感慨这个村竟真的名出汉将军李广。


十二



车继续跑,伴着一路风光我们到了大树刘庄。这里竟然也有一道闸涵,闸上涂刷着鲜红的大字“十二孔闸”。
640 (4).jpg

闸北人机繁忙,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工地,而且在建工程规模不小。闸东有一个施工部,挂的牌子是“河北省水利工程局白洋淀引黄大树刘泵站工程施工项目部”,原来这里是闻名已久的引黄济淀的入口。
640 (5).jpg

它有南北两闸,两闸间是数百米水道。起初我们数了一下闸孔,并不到十二之数,不明白“十二”名字的由来,待将南北闸孔加在一起似乎有些明白了。
640.webp (1).jpg

目前,这里应该算是白洋淀生命的源头,不止黄河水从这里入淀,据说以后长江水也要从这里入淀的,大树刘庄一定是白洋淀焕发生机的重要起点。
640 (6).jpg

十三



到此我们的环淀游接近了尾声,离开大树刘庄我们计划从刘李庄方向返回,但在通向返程的十字路口,游兴未尽的我们最后选择了沿千里堤继续南行。随着一路向南,大堤的变化很明显,水泥硬化的堤顶变成了红砖硬化,堤外大淀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漫无边际的绿野,这里的人口密度似乎越来越小,在偏远的感觉中掺杂着一个怪怪的感受。
640 (7).jpg

禁不住四处张望寻找答案,对比两侧河道,忽然发觉这竟然是条地上河,堤外竟比堤内高出数米,从视觉上可轻而易举地辨识出来。而河道里栽植的作物也同样让人大出意外,竟然是拖着重穗的谷子。从一位邂逅的放羊老人口中得知,这个地上河叫潴龙河,是上古颛顼帝时猪化龙而得名。现在它的河道要比盛水的白洋淀水面高出不少,是一条名附其实的“悬河”。原先只知道黄河是悬河是地上河,却不成想家乡的潴龙河具有同样的奇景,实在是大出意外,有种惊掉下巴的感觉。
640 (8).jpg

望着渐渐西去的太阳,我们向董老师请教了个问题:还要走多少路可以到千里堤的终点?那架式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得到的回答是千里堤的终点在石家庄,于是我们放下了好汉情节,决定结束寻梦的旅程。车伴着行将西没的晚霞驶上了高保公路,归途中另一个约会远方的计划——环游四门堤在兴奋鼓舞中诞生了。


说来计划的环淀行,其实我们只走了新安北堤和千里堤的部分堤段,最多只能称作半环游。一路走来一路景,一路感叹一路惊,原来这片土地不但拥有美丽的传说还有珠玑般的历史足迹。


对于这次收获颇多的行程,个人觉得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与远方牵手,对家乡白洋淀有了新认识。心中不禁产生出要好好记述一番的强烈愿望,提起笔才发现面对白洋淀厚重的历史文化,自己是那样的浅薄,枉称它为家乡了。于是翻了县志,原来白洋淀的历史要追溯到10000年以前,想来环淀游对于认识家乡来说最多也只是管中窥豹,要掀开白洋淀历史厚重的面纱,也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还真需要费一番辛苦,充充电才可以呢!自己实是力所不逮。
640.webp (2).jpg

怱然想起身边有很多人,他们正倾心于本土文化的挖掘,面对家乡再次与历史交集的重要时刻,紧抓雄安脚步,辛勤耕耘不曾稍怠,白洋淀古诗选、家在雄安、雄安家谱展、安州书画展等等这些作品与活动,浓墨重彩地书写着雄安文化。还是把这个大命题交给他们好了,真心为雄安文化及它的守望者们加油点赞,期待他们能在这厚重的文化积淀上育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完)
论坛/群组 帖内广告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