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北京商报发表《河北打造雄安旅游示范区》,雄安旅游如何创新?本人向记者推荐几篇关于雄安旅游的短文。
河北打造雄安旅游示范区
北京商报讯(记者关子辰)9月20日记者获悉,在近日召开的“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动员大会”上,河北省提出将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打造雄安新区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
根据出台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雄安新区将被打造为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意见指出,要坚持发展旅游业与雄安新区总体规划、
白洋淀生态治理和保护规划等充分衔接,坚持“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景城共荣”、“城乡风景统筹发展”的创新发展思路,结合
白洋淀旅游、温泉休疗产品、地方特色文化、优美生态环境,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
此外,根据《意见》,河北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据了解,雄安新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是全国200个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此外,京津冀区域大部分生态旅游目的地也分布在河北,包括辽河源、坝上草原、崇礼、赤城、衡水湖、京西百渡、雾灵山等。这些目的地未来也将在雄安新区带动下实现全域旅游的转型升级,形成河北全域旅游的众星拱月态势,并与北京和天津形成呼应和联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兴斌建言,对于雄安新区来说,旅游资源观和产品观都要创新,同时还需要围绕商务、文化等资源进行匹配,虽然雄安新区拥有白洋淀等旅游景区,但核心依然是发展商务旅游、文化科技交流等旅游,围绕这些可以进行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的开发。此外在体制机制方面也需要创新,如此才能促进雄安新区协调发展。
以下是本人对雄安新区旅游创新发展的三次建言
一、雄安新区并非“全域旅游示范区”概念上的全域旅游区
6月9日,由中关村智慧旅游创新协会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九届连锁酒店大会在北二外举行,其中有个议题是“旅游住宿业在雄安新区的发展潜力与机会”。在这个专题讨论中,本人与来自雄安新区与河北的3位旅游创业者进行了互动。
本人说,建设雄安新区为什么是个““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因为建立这个“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找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的藕合点。为什么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因为自东晋“衣冠南渡”后,南方经济较快发展,宋、明、清时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形成政治军事重心在北方、经济文化重心在南方的大格局。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经济先行,经济南北失衡更加明显。建设雄安新区、形成京津冀大都市群,拉动北方经济崛起,实现南北经济平衡,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经济基础。同时,建设这个现代、绿色、智慧新域,形成未来京、津、雄大首都圈,如现在的大巴黎、大东京那样的格局。
未来这个新区 “新”在哪里?绿色智慧新城、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开放新高地、对外合作新平台,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创新发展示范区等等。从权威媒体的解读中,从字面上看没有一个提到旅游。但,没有一个与旅游无关。
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是一个全国独一无的“全域旅游区”,但不是目前正在500个地区创建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因为一,雄安新区不是也不可能5个“围绕旅游转”(“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 ,民生围绕旅游兴”),而是旅游“围绕新区转”,服务于新区建设与发展;二,旅游不可能是雄安新区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达到不是也不可能达到“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人口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旅游收入占纯收入20%以上,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雄安新区的旅游业主导产业是“创新”、“高新”的“科技”产业;三,雄安新区不是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标准刻意“创建”和“验收”出来的,而是在新区建设中自然形成的,在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新区的一、二、产业中,新区的城市风貌和城乡社区建设中,都可以为旅游所用、旅游服务尽可能地融入其中。
未来的雄安新区本身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创新型旅游目的地。这个新区将是一个科技引领、三产融汇、城乡一体的创新高地,依托于新区生成的既非传统的乡村旅游地,也非时髦的都市旅游地,而是一个新型的亦城亦乡、城乡一体的宜业宜居宜游的新颖旅游目的地,一个无愧于“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旅游新高地。
无疑,在新区建设中,白洋淀的湿地、温泉资源将会得到严保护、低密度、高水平开发,将会成为一个“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地目的地;成为燕赵文化→京畿文化→新区时代文化一脉传承,融入历史、汇聚时尚,汇古今文化于一体、探新体验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人们如同30多年冲着“特区”两个字去深圳观光一样。如果说雄安新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定要有一个“丰度高、覆盖度广”的“明确的主打产品”的话,我认为它就是“雄安新区”这四个字。
旅游业在未来的新区中不是主角、而是配角。在新区建设过程中,首先为新区的各类建设者提供公务、商务、会务服务和休闲服务,新区建成后,为数百万的居民提供休闲服务,为来新区考察、观光、休闲度假的游客提供服务。服务得越好,“配角”的角色也可以成为“明星”,如在舞台、影视中中那样获得“最佳配角奖”。
雄安新区是一个“创新发展示范区”。新区的旅游发展路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要全新设计,依托新区全新的体制机制,创建政府综合协调、市场有序运行、行业自治自律、企业守法经营、社会广泛参与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机制,而不在这里克隆以行政为主导的“1+3”模式。如果雄安新区的旅游发展模仿“全域旅游示范区”,那就不是独特、唯一、一流,成了1/501了。
当然,还要重复我关于雄安新区文章的那句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包括旅游在内的雄安新区建什么、如何建、何时建成、如何管治、如何持续运行等等,需要思之又思、慎之又慎。
二、雄安新区雄起,旅游怎样发力?
【刊载于2017年第2期《中国生态》杂志》
忽如一夜春风来,新区雄安新花开。未来这个新区 “新”在哪里?绿色智慧新城、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开放新高地、对外合作新平台,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创新发展示范区等等。从权威媒体的解读中,从字面上看没有一个提到旅游。但,没有一个与旅游无关。
4月1日、恰逢清明小长假,新华社消息一发,容城、雄县、安新这几个在河北旅游版图上无名的小县,涌来四面八方好奇的人,“雄安”顿时成为一个新起的“旅游目的地”。这是新区的第一批“观光客”。30多年前我第一次去深圳,就是奔着“特区”的名号而去的“探新旅游”。
下一步,伴随着新区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组建机构、考察交流、对外交往等,成千上万的各方人士会川流不息来到此地。“雄安旅游”将是特区的第一张名片、首先兴起的产业。近中期,事务旅游(公务、商务、文教科技交流考察等)是“雄安旅游”的主导产品。当然,事务之余少不了休闲娱乐,为这些客人服务的休闲产品也会随之而兴。
随着新区的逐步成型,一个“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将在华北大地上崛起。这里3县原有的120万居民、从北京疏解来的和从四面八方来创业的百万新居民,将成为一个新兴休闲与旅游客源地,同时也成为京津冀地区又一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进而成为无愧于“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旅游新高地。
这个新区座落在冀中平原上,由“九河下梢”形成的白洋淀和潜伏在地下的温泉,将会得到高水平开发,将会成为华北地区一个著名的湖河、湿地和温泉兼具的生态休闲度假地。
这个新区座落燕赵大地上,元明清以来一直是京畿重地。“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保定”之名始于元、定于明、继于清、续于今。如今又设新区,传承历史、融入时尚,将是华北地区又一汇古今文化于一体的观光探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这个新区将是一个科技引领、三产融汇、城乡一体的创新高地,依托于新区生成的既非传统的乡村旅游地,也非时髦的都市旅游地,而是一个新型的亦城亦乡、城乡一体的宜业宜居宜游的新颖旅游目的地。
这个新区的旅游发展依托于、渗透到、汇合进新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布局与产业之中。在多规合一的新区规划中,旅游业不需要惯常套路的“旅游规划”。在新区产业结构中,旅游产业难以有一个公式化的“产业定位”、测算旅游增加值占比等等,也无须戴“先导产业”、“龙头产业”、“支柱产业”之类的帽子。如果非要有一个定位,那就是为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事务性与休闲性服务的新兴产业。提供的服务越好,其产业地位就越高。
这里也无需挂一个“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牌子,因为挂了这个牌子混同于其他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反而降低了它“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地位。新区的旅游发展路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要全新设计,依托新区全新的体制机制,创建政府综合协调、市场有序运行、行业自治自律、企业守法经营、社会广泛参与的具有“全国意义”的新机制,而不在这里克隆以行政为主导的“旅委会”模式。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色括旅游在内的雄安新区建什么、如何建、如何管治、如何持续运行等等,需要思之又思、慎之又慎,需要多谋善断、奋力创新。(写于2017年4月6日)
三、从雄安新区大部门制看旅游“局”改“委”
7月10日《北京商报》报道,雄安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聘任制”,除管理层外的其他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政府综合设置7个机构:
1、党政办公室,实行一个部门管协调;
2、党群工作部,实行一个部门管党务、管人事、管群众工作;
3、改革发展局,实行一个部门管经济;
4、规划建设局,实行一个部门管规划建设;
5、公共服务局,实行一个部门管社会事务、政务服务;
6、综合执法局,实行一个部门、一支队伍管执法;
7、安全监管局,实行一个部门管安全。
这就是说了多年的“大部制”改革,坚持小机关、大服务、高效率的方向,解决部门之间的分割和壁垒问题,压缩行政的分类、级别和层次,提高运行效率,让市场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减少政府干预,打造服务型政府,一句话,就是向“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方向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如果雄安新区的这个改革成功,不难设想会在不远的将来在全国推广说了多年的国家行政体制的大部制改革。
如照此实行,旅游局将成为“改革发展局”下的一个处或科;旅游规划将成为雄安新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由“规划建设局”统筹编制、执行;旅游公共服务由“公共服务局”统一建设与管理;旅游运行中的执法由“综合执法局一个部门、一支队伍管执法”;旅游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监管局”,由“一个部门管安全”。如此,旅游的建设、管理和执法就纳入整个新区建设、管理和执法之中了。
若干年后实行大部门制时,本人一直认为国家旅游局有两种选项:从旅游业的文化属性,归入文化部;从旅游业的服务业属性,归入商务部。
现在从雄安新区的行政机构设置看,还有另一个选项:就是归入综合管经济的“改革发展局(委)”。(写于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