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枫修河 文字 | 李树藻 这是一则故事,更应该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清朝光绪年间,雄县东张岗村有一位李殿枫,字小林,曾在广西为官,但由于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不久便辞官乡,成了一位普通农人,他为人诚实守信,乐善好施,尚躬耕,崇勤俭,敬尊长,睦友邻,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善人。李殿枫通文墨,各方名士贤达多慕名而来,真正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是一位隐士,更是一名望极高的乡绅。 他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在京城与同科参加考试的李鸿章相识。几经攀谈、交往,志趣相投,相见恨晚。他们与另外三人成为了结拜兄弟。李殿枫排行第二,都尊称他为“殿二爷”。 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后,二人交往更加频繁,常有书信往来,不时也相约小酌、品茶。 雄县隶属于直隶管辖,这里地处白洋淀地区,地势低洼。那时境内有条芦僧河,横贯雄县全境。堤防年久失修,每到雨季洪水泛滥,光绪初年更是连年水灾,雄县人民苦不堪言。李鸿章奏请朝廷整修芦僧河,获得批准,并拨付了修河银子,再三考虑,决定由李殿枫负责修河。原因是他在雄县知名度高,不至于把事情办砸,当然也有意借修河之机让他发笔小财。 一八九五年,李殿枫接到修河差事后,深感压力大,芦僧河是雄县境内主要河流,修河关乎全县数万父老乡亲的身家性命和财产安全。从接到差事后,他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了,在整个修河过程中,他都是亲力亲为。从河道勘察、工程设计,到疏通河床、培堤筑坝,他都要实地察看,不容一丝马虎。每个工程环节都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当然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也必然导致投入资金大幅提高,对此李殿枫心知肚明。为了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顾不了这些。 经过几个月的奔波,芦僧河修复工程完工了,他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 不出所料,资金果然出现了较大亏空,无奈李殿枫只好变卖了两顷祖田堵上了亏空。 李鸿章接到芦僧河竣工的讯息,便来巡查。先是巡察了芦僧河的整修情况,李鸿章很满意,然后拜茶叙旧。李鸿章笑着说:“小林呐,怎么样发了吗?” 李殿枫的脸拉长了:“发什么呀?你给的银子哪够哇!我还搭上了点。” “什么!”李鸿章楞住了:“你还搭钱了?” “不多,我搭上了两顷地。下次再有这样的差事千万别找我了。” 李鸿章笑了。“小林,小林呐,你可真是个实在人呐!再有这样的差事非你莫属哇!” 后来,李鸿章在向朝廷奏报直隶地区河流修缮情况时,顺便奏报了李殿枫修芦僧河的事。 慈禧太后听了也深感吃惊。历来“水过地皮湿,经手三分肥”,居然还有这样的人,不仅不贪,还搭上两顷地。慈禧虽居廟堂之高,但对下层情况十分了解,修河筑坝这类水利工程往往是各级官吏的肥差,不管下拨多少银子,有一半真正用到修河工程上就算清廉了。大清国居然出现了倒贴银子的人,慈禧太后对李鸿章说:“居然有这样的乡人,我要见见他。” 李鸿章说:“李殿枫只是一个普通平民,没有功名,太后召见恐有不宜。” 慈禧略一沉思说:“那我就赏他一个功名,封他四品顶带。”并当即指派吏部、礼部筹办李殿枫觐见事宜。同时还赐予李殿枫“善人”封号。 不久,李殿枫进京 头戴四品顶带花翎觐见慈禧太后。享至高无上殊荣。 作者简介 作者李树藻,雄县张岗村人,中师毕业,退休教师,曾任小学校长,乡业务校长等职。 |
图解十二连桥 整理者/李红泽图解十二连桥 前言
引言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由雄县、
古白洋淀的圈头村在西汉末年已有人迹在活动。到了明末清初的时侯
雄县托管任丘市北三乡以后,为了增加对新辖乡镇的了解,我曾驾车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动植物重要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