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华(1696年-1779年),字云倬,号月溪。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雍正二年(1724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侍读学士,提督广东肇高学政。官至兵部尚书,因弟德正滥刑被降职。曾任《大清一统志》馆副总裁,乾隆五年(1740年)庚申岁十一月,全稿完成,乾隆八年(1743年)岁次癸亥,由总裁陈德华等上表进呈。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擢礼部尚书,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致仕。卒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陈德华系陈德荣之二弟。1724年,殿试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及第,照例授翰林院修撰七年充日讲起居注官,九年迁赞善,不久升任侍读学士,提督广东肇(庆)高(州)学政,十年改广(州)韶(州)学政,十一年,因母丧回家守制。次年,丧服未满,朝廷特命他入京为一统志馆副总裁官,纂制《一统志》。十三年充浙江乡试正考官,他细心详阅,秉公取士,许多平时知名之士均榜上有名,浙江人称该榜为“名人榜”。乾隆元年(1736年)升詹事,充经筵讲官(向皇帝进讲经史),为上书房师傅,,教习诸皇子读书。四年升任户部尚书,当时很多河北农民失去土地,流亡东北,但行至山海关被地方官员阻拦,不得前往。德华向乾隆帝提出建议,近山海关三百里内居民出关种地者,由地方官员发给印票,山海关应验票放行,得乾隆同意。五年,京师富商俞民弻出丧,众多高官前去吊祭,官员为商人吊祭,这不符合当时的礼法,事后朝廷追查,只有陈德华等数人未去,因此受到朝廷的表彰。
七年后,调任兵部尚书,次年其弟陈德正因审案被陕西巡抚参劾,德正也拟具疏申辩事前将密摺寄于德华商酌,征求德华意见,后此事为朝廷所知,以其隐匿不奏,欺骗朝廷,陈德华被降为兵部右侍郎,十二年乾隆帝由温泉回行宫,德华未随班迎接,乾隆指名找他,好久才到,在皇帝跟前失仪,因此受到革职处分。清代皇室有一不成文的习惯,对于教过皇帝或皇子读书的大臣,总是多方照顾,格外优待,乾隆十四年(1749年)陈德华又被任命为都察院左副督御史,仍兼任上书房师傅,教习诸皇子。二十二年升工部侍郎,二十四年任礼部尚书,二十九年以病请求退休获准。三十六年皇太后八十大寿,德华以曾为亲近大臣前往京师祝寿,参与香山宴游,乾隆命人作香山《九老图》,德华列于致仕九人之中。
德华因病辞官,闲居于家。终年83岁。
道光五年(1825年)命纂入国史大臣传(现《清氏史列传》卷十七有陈德华传),著作有《月溪文稿》、《葵锦堂诗集》。
陈德华曾做七律一首《送辛锡传表兄之官中州》流传于世
文:
仙才久冠上林枝,又见分符捧檄时。百里莺花香自撷,一官书剑静相随。
多才好作《梁园赋》,乘兴还题《艮岳诗》。政简鸣琴胥就理,清声应早达彤墀。
陈德荣(1688~1747年)字延彦,号密山。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举人,次年成进士,授官湖北枝江知县。在任时兴修水利,整修洲堤百里,免除民间各种差役。雍正三年(1725年)任贵州黔西州知州,因父丧回家守制,丧服满后,代理贵州威宁知府,不久补授大定府知府。时贵州苗民其势,受命赴威宁防守,威宁城墙颓坏,德荣命部下以米桶装土石修补,日夜备战。总兵哈元生援兵到来,苗民退走。后因母丧离任守制。服丧期满,授江西广饶九南道。乾隆元年(1736年)因经略张广泗的推荐,升贵州按察使。当时贵州“改土归流”(革去土司世袭改派朝廷官员治理)之后,苗民多处起事,经略张广泗用兵镇压,杀人甚多。二年贵州城内发生大火灾,德荣借机向张进言:此乃天意,我们应当反省,苗人也是人,难道可以斩尽杀绝么?张颇受感动,下令诸将不得滥杀。四年,代理贵州布政使,掌管一省民政、财政。他认为贵州地瘠民贫,非注重农田水利建设不可,遂上奏皇帝:“贵州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但百姓苦于无资无力,不能变瘠土为良田。至于山间荒地为数不少,外地流落到贵州的人想开荒种地,经常受到阻挠。桑树枝叶繁茂,不知养蚕、缫丝纺织之法。在内地,百姓不用督促便知道怎么做,贵州地方偏远,风气未开,若无主管官员为之经理倡导,则兴利不易。现拟从邻省雇募懂得种棉织布、养蚕、纺织之人,选合适地方,试行养殖,并设立机构,引导当地百姓使之互相效仿。各地方官员应因地制宜,随时留意,一年必成规模,三年必见成效。”朝廷批准了他的计划,于是贷给百姓工本,修建堤堰,引山泉,治水田。又在官署养蚕,在省城大兴寺缫丝纺织,以为倡导。至乾隆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庆余各州县,开垦荒田三万六千亩,种桑养蚕也取得成效,又开野蚕山场百余所,民间纺织之声相闻,取得相当成绩。《清史稿》记载他在贵州兴蚕桑为百世之利。此外他还关心赈济孤寡,增加囚犯口粮,尤其关心教育,在苗族聚居区设立义学二十四所。十一年转任安徽布政使,次年卒于任所。
陈德容逝世八十年后,道光五年(1825年)朝廷命直隶总督查明他为官事迹,上报朝廷,纂入国史《循吏传》。(现《清史稿》卷477《循吏》二有陈德容传。)六年奉旨入祀乡贤祠。九年,贵州地方官吏庆民人之请,奏准入祀贵州名吏祠。著有《知稼轩文稿》、《葵园诗集》、《蚕桑要录》等。
陈德荣诗作流传很多:
清江
清江天上来,缥缈历云汉。云根养深渊,毛发明可鉴。发源施州卫,千里横匹练。或为石所激,吼雷势奔电。涧底纤鳞游,表里皆洞见。当其清浅时,手掬足可践。汇作无底潭,空明光一片。方春雷雨动,天矫蛟龙现。宜都入川江,无复此颜面。浑灏成其大,岂云不善变。愿助东海深,旧山何必恋。
杨花
一天雪片乱春晴,风里杨花自在行。萍叶纵横成后劫,麹尘恍惚悟前生。黏帘坠溷知何处,流水行云共此情。希逸朝衣寿阳额,也教点点著人轻。
卸甲沟
山形如醉翁,佝偻欲颠仆。云林意蒙密,水石气局蹙。严霜飞不到,青翠豁人目。硕果缀余柑,小红亚天竹。涧底数枝梅,横斜过石屋。冻蕊参差开,含春媚幽独。到此坐忘疲,欲往意还复。乃知草木心,舒荣在岩谷。我欲结茅庵,餐霞友麋鹿。
飞鱼滩
山灵厌寂寞,推石堆山坳。河伯怒驱之,奋作风雷号。水头落云中,势与帆樯高。舵工挟长技,一叶随惊涛。撇捩转石罅,生死争秋毫。瞬息数百里,东逝不可招。我舟逆流上,飞泉洒林梢。仆夫引竹缆,舟子刺松篙。进尺还退寸,目瞪心摇摇。势平流忽散,巨舰轻如毛。暝色赴林壑,停泊傍渔舠。吹火煮夜粥,共慰推挽劳。重唇白甲鱼,出网鲜可疱。掩篷读我书,斟酌樽中醪。前滩名虎啸,西上更岧峣。且复永今夕,何暇问明朝。
弃妇行为友人作
桃花何灼灼,烂漫迎风开。春归红已歇,鶗鴂莫相催。忆昔蓬门同食力,萧萧络纬霜中织。佐君夜读买兰膏。典尽钗钿无怨色。君今已贵妾已老,红颜那比新人好。避贤不敢妒蛾眉,何须定刈当门草。野径云低树色微,树头鸠妇已分飞。也知性拙应遭逐,风雨飘摇何处归。
焦山瘗鹤铭沦入江汜七百年矣家沧洲公捐赀募力士挽出之得五石凡七十一字复还旧观建亭山院因作长歌以纪其事
人归地底鹤冲天,穹碑屃赑焦山巅。上皇山樵弄神笔,银钩铁画常蜿蜒。果然奇物天亦忌,丰隆肆虐山无权。雄雷雌电声震震,珠飞玉碎沈深渊。珊瑚明月耀水底,老鱼拨刺蛟垂涎。欧公苏公称好古,临江酹酒心留连。严冬水落断碣出,苔衣荇带相纠缠。眠沙藉草拓数字,十指欲裂身拘挛。晨星落落见者少,赝文伪本争流传。苏州太守天下士,孤操直比松筠坚。拾残碑奠山麓,鸠工首倡寅僚先。巨灵开山龙徒水,山魈水怪纷相牵。移来位置维摩院,覆以茅亭护以栏。鼎沈泗水剑出狱,神物隐见岂偶然。我闻当年瘗鹤日,依稀犹纪壬辰年。迄今一千三百载,质虽金石何能全。罡风劫火几燔烧,洪波巨浪长洄沺。炳然七十有余字,直与天地同绵绵。龟文剥裂龙蛇隐,锋铓秃尽精神完。周宣纪猎有石鼓,年年秋草埋寒烟。一从认出蝌蚪字,升诸清庙陈宫悬。千秋会应有真赏,璧沈终出珠终还。人物果能成不朽,何论沧海为桑田。
枝江杂咏二首
山势纡回江水湾,孤城形胜占江山。鲸涛驱石倾三峡,鸟道盘云入八蛮。百里金汤凭地险,两朝兵燹忆时艰。幸逢海内升平日,桑土绸缪莫等闲。
三亩荒园净扫锄,萧然官舍似幽居。峰头耸翠延朝旭,浦口鸣榔响夜渔。检历细寻移竹日,呼童闲写种葱书。临风把酒舒长啸,如此溪山不负余。
陈德正(1701~1774年)字醇叔,号葛城。幼时受教于长兄德荣和次兄德华。善作文,认为文章在于抒发性情,贵有独立见解,而抄袭剽窃是可耻行为。他读书甚博,作文下笔流畅,多有新意,当时古文大师方苞见到他的文章,大为赞赏,誉之为当今难得之才。
雍正八年(1730年)德正考中进士。授官吏部主事,很快升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复升郎中。乾隆三年(1738年),在朝廷举行的对官员的考评中列为一等,因此提升为山西冀宁道,又升山东按察使,后调任陕西按察使。主管全省刑政,他秉公执行,平反了一些冤狱。乾隆八年,陕西蒲城发生王之博幼女被勒死一案,德正审明为奸杀,而当时的陕西巡抚塞楞额,偏信初审者同州知州之言,认定了系一般盗案,所谓奸杀是德正非刑逼供而成的冤案,上奏朝廷,参劾德正任性滥刑,德正也写了密摺准备上奏皇帝,为自己申辩,当时其兄德华在朝廷任兵部尚书,德正把写好的密摺寄给哥哥,请他斟酌是否上递,德华以德正以经受到参劾,只能等朝廷处理,把密摺退了回去,此事后为朝廷所知,皇帝大为震怒,说他们兄弟勾结,欺君罔上,德华受到了降职处分。对德正处分更重,幼女命案真相以不重要,交通京官,欺骗朝廷以经成了德正的主要罪名,徳正被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六年之后,才释放回籍。德正丢官时只有四十多岁,满腹学问没有得到施展,当时人都替他感到惋惜。
陈德正回乡后,一直在问津书院教书,因学问好,从学的人很多。著作有《醇叔文稿》、《葛城诗稿》、《念堂诗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