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8月份,一年一度的汛期又到了。作为多条河流下游的白洋淀,对于汛期的敏感极强,特别是47年前(1963年)那场特大的洪涝灾害,一些老年人记忆犹新,尤其是洪灾初到的前三个昼夜,真可谓是令人惊心动魄。笔者当时正在白洋淀正淀畔的端村中学任教,对此,有亲身体验。
1963年8月2日至9日,河北连降8个昼夜的暴雨,白洋淀上游河水暴涨漫出河床,漫过京广铁路,直向白洋淀涌来。安新县委、县政府的19名常委、副县长分工包堤带领群众防汛护堤,吃在堤上,住在临时搭起的窝棚里,一直坚持到8月8日下午16时,全县一处堤埝未开。但在此时,上级发来紧急通知:扒堤分洪,保住千里堤,确保天津安全。安新人民含着热泪扒开死守十来个昼夜的大堤,让洪水涌入堤内,眼看着即将到手的秋庄稼淹入茫茫洪水之中; 笔者当时所在的端村中学设在端村一户姓王的地主宅院内,房屋均是洋灰灌浆,磨砖对缝,院内青石铺地,高出街面1米多。梁柱都是整根的圆木、方木,十分坚固。9日下午,我们站在校门前,看着村内雨水像小溪一样流入白洋淀,夜里就接到上级通知:河堤已开,做好防特大洪灾准备。 我们连忙把学校较贵重的理化仪器移到高处,也就是桌子上面搭起桌子的地方。到后半夜就听到远处“哞哞”如老牛叫似的声音。大家心里明白,洪水到了,但洪水到底有多大,谁心里也没底。漆黑的夜,更给人们增加了恐惧与不安。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院里进水了!”人们这才发觉洪水来势之猛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到10日上午,洪水已涌进教室、宿舍,临时在宿舍内用课桌搭起的床铺已经不安全了。 偏偏这个时候,我妻子生了女儿才刚刚十二天,母女俩坐在课桌搭课桌的床铺上,眼巴巴地盯着洪水一寸寸地上涨,真是心惊胆颤。幸亏当时的校长王汉尧,凭着一身好水性,在滔滔洪水中向生产队借来一只大五舱,停驻在校门外。然后,组织我们几个年青男教师,拆下做饭用的大铁锅,从窗口将母女二人用锅运送到校门外的大五舱。事后想起还心有余悸,我们五个年青人只要有一个脚下一滑,托不住锅,母女二人后果不堪设想。 为解决护校师生吃饭问题,学校临时在宿舍房上垒起锅灶,用仅有的一点干木柴烙饼,每人每顿饭限量半张。,这时,我们从房上看到顺水漂下来的,东西,有檩木、家具、大牲畜尸体,甚至还有演戏用的戏箱,木制的刀枪道具,心里真不是滋味。“水火无情”这四个字所蕴含的内容才让人深深体会到了。 11日,洪水已经把端村前面的白洋淀正淀扩大了十几倍,十几里以外的淀南堤防已没入水中。放眼望去,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端村街内,木船畅行无阻。白天夜里不断传来“轰隆隆”的房屋倒塌声。几十里以外涌来的巨浪猛力撞击着村边一幢幢房屋。 第4天天刚亮,淀里响起快艇的“突突”声,救灾的解放军来到白洋淀抢救受伤村民,送来米、面、油、水等生活必需品。中午,天空响起飞机声,党中央又派来飞机为群众空投大饼、饼干、衣物、药品。这些物品经过防水包装后随降落伞飘落到水中。按照当地党委、政府指示,所有干部职工不准下淀与群众争抢空投物资。学校因为正在白洋淀边,许多物品就落在附近,但无一个下淀捞取。当天,各级政府工作组划着船,趟着水深入到各村各户安抚人心,组织自救。我们悬了三个昼夜的心也终于落下来。 夜里,公社广播站开始播音。第一支歌便是《东方红》,接下来的便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在夜空里飘荡着,它道出了大灾之后人民群众心中的感恩之情,也给自救的人们增添了信心和勇气。 时下,又到7、8月间,我在回忆47年前那次洪灾的同时,不禁想说一句话: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人们啊,可不敢对自然灾害掉以轻心。 |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景区演出市场,加强景点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安
今年端午假期,白洋淀景区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9
“五一”小长假期间,安新白洋淀景区共接待京、津、石及周边游客
近年来,以“中国古地道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
“五一”不冷不热的天气,结合3天小长假,必然带来近郊的旅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