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旅游门户站
  • 打造白洋淀旅游服务平台,欢迎合作发展。
搜索
白洋淀旅游网 首页 雄安城市 城市纪事 查看内容

情注《荷花淀》——纪念孙犁逝世十周年

2014-5-5 22:22| 发布者: bydly| 查看: 1313| 评论: 0

摘要: 大师已随荷风逝文坛至今留清音 提起孙犁,我不由得想起十年前7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散步刚回来,白洋淀的朋友打电话给我:“孙犁走了!”“什么?这么快!……”因为前些天参加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开园仪式时,我们还谈 ...
大师已随荷风逝 文坛至今留清音 

情注《荷花淀》——纪念孙犁逝世十周年 1.jpg

提起孙犁,我不由得想起十年前7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散步刚回来,白洋淀的朋友打电话给我:“孙犁走了!”“什么?这么快!……”因为前些天参加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开园仪式时,我们还谈起了孙犁,得知他重病在身,虽说有了“心理准备”,但噩耗传来,还是感到突然,当时,泪花曾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熟悉孙犁,是因为那篇名作《荷花淀》。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在保定一所师范学校学习时,从图书馆借了《白洋淀纪事》,曾通宵达旦,手不释卷,尤其是《荷花淀》一文,使我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诗情画意和清新淡雅之美,领略到明媚秀丽的白洋淀风光和勤劳勇敢的白洋淀人。所以,师范一毕业,我就自愿申请,到刚刚建校而又交通不便的白洋淀中学任教。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条件虽然艰苦,工作热情却高涨得很,一边上课,一边拖动因营养不良而浮肿的双腿,带领学生搬砖、建校,还抽时间进行“家访”。有一次,我去一个学生家,见炕上有一本书,既没封面又没“目录”,一翻内容,“啊,有《荷花淀》!”我心头一动,不用说,这就是那本我早想买而没法买到的《白洋淀纪事》了!我不好意思地向学生家长说“借借看”,家长很爽朗,“什么借不借的,反正我们也没用,没准到了你们老师手里,还能有点用场。”我高兴极了,到了学校,就包好书皮,粘好撕破的书页,补好“目录”……从此,只要一有时间,我就翻阅它,特别是对《荷花淀》,我一遍一遍地朗读,一句一字地体味,还把那些描写白洋淀风光和织席、划船的字句用到作文教学中,一句一句地讲给学生听,带领他们到荷花淀实地体验当年“水生”们痛打“鬼子大船”的豪情,到场院去跟“水生嫂”们学习织席。

情注《荷花淀》——纪念孙犁逝世十周年 2.jpg

到了70年代,我在安新县文教局工作,当时,保定的“荷花淀派”作家韩映山,经常到白洋淀体验生活,和我们谈孙犁作品的语言时,总要提到《荷花淀》的开头,而且还满怀感情地背诵。至今,我还保留着韩映山1977年的一封信,劝我“多读名著,多读孙犁的作品,尤其像《荷花淀》等写白洋淀的作品,因为你在白洋淀工作和生活,经常读,有好处”……因此,我对孙犁的作品更加喜爱,只要见报刊有孙犁的文章就读,进城或出差,见了孙犁的著作就买。40多年来,我几乎把见到的孙犁作品都搜集到了。

那些年,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渔民诗人李永鸿、“淀上文人”曹彦君等有共同爱好的朋友。1971年秋季,为了接待外宾,需要整理雁翎队抗日斗争的故事,领导派我们三人到天津拜访当年曾在白洋淀工作的老领导,趁此机会,我们曾到寓所拜访孙犁,那时他刚获得“解放”,正在整理归还回来的图书,听说白洋淀客人来访,便打破“不见客”的规定,高兴地接待了我们,在询问白洋淀近况的同时,也向我们介绍着自己,说天津文艺界的领导对他很关心,让他在家好好休养……平和话语,浓重的安平口音,给人一种亲切感。就在这次拜访不久,他就因写剧本《莲花淀》而奉“上司”之命,和剧团演员一起到白洋淀体验生活了。

情注《荷花淀》——纪念孙犁逝世十周年 3.jpg

2002年7月,就在孙犁逝世的前些几天,我在保定一家书店意外地买到了《孙犁传》,正当我读到孙犁当年在白洋淀同口镇小学教书的《风景这厢好》这一节时,孙犁却乘风而去了!这难道只是巧合吗?当时我就在扉页“孙犁近照”下题写了“2002.7.11晨6时于天津逝世,享年90岁”的字样,以后每每看到这里,我就不由得心酸一阵。

人生有限,大师虽驾鹤西去十年,但《荷花淀》魅力无穷,荷香永远飘溢人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文热点

全局 页尾通栏广告
全局 对联广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