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纪念犁老逝世10周年活动,见到了丛维熙、冉淮舟、苑纪久、阎钢等位老师,并与自牧、段华、老东、大星、靳逊、苑英科、杨栋、长青、子宁诸贤并阎庆生教授把酒,聆听经典,追忆犁老!
原文地址:从维熙:遥望天鸟——文祭孙犁逝世十周年作者:靳逊
遥望天鸟 ——文祭孙犁逝世十周年 孙犁离开人间十年了。这十年间,孙犁的精灵似乎始终没有离开文坛,他的人文潜影,既在天宫瑶池也在人间大地。一位一生不争不抢、远离官场、布衣布履的散淡文人,何以会在中华文坛留下永生的精神肖像,让后来者仰望不已?笔者感悟有三: 一曰人文一体。人是文之根,文是其滋生的花朵与果实。自古以来,就有文如其人之裁定,以此为尺丈量一下孙犁的人生,可谓是一生淡定如水。如此的人生,决定了他从文后从作品的标题直到他笔锋下的文字,也如一眼碧清之泉,从他的小说《荷花淀》、《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直到他的散文命名,也都雅如菊荷。比如《采蒲台》、《琴和箫》、《秀露集》……我们可以以此追溯到孙犁用过的笔名“芸夫”,这些都可以透视孙犁的人脉与文脉的链接。因而,可以说孙犁布衣布履的散淡为人,绣织成其文采的莲荷幽香。在乡土文学的田园之中,孙犁展现出来的艺术大家的风采,可谓是独立于群峰之上的一朵祥云,几乎无人可以与之媲美。 二曰拒绝名利。中国当代文坛,受孙犁文学影响的后来人,可以说不计其数,除了我们这一代中的刘绍棠、韩映山、房树民、冉淮舟、段华直接秉承了孙犁文胆与文风之外,孙犁作品还影响到当代著名作家铁凝、莫言、贾平凹的行文笔锋;但当评论家将孙犁纳入“荷花淀派”文学旗手之时,孙犁却淡然地向媒体澄清,“不存在荷花淀文学流派”之说。当说到受其直接影响并在他主编《文艺周刊》初绽芳菲的作者时,他说这是作者本身生活和才情决定的,而非他的影响和功德。这又是孙犁师长的一声绝响——君不见有些文人把文苑当成名利的角斗场,哪有像孙犁这样远离荣誉桂冠的?笔者认为,孙犁这种人生的恪守,又是一首人文绝唱,为文坛之仅有。行文至此,笔者记起一位知名的老作家,留给后人的,是与孙犁清纯精神对立的人文肖像,资料中记载这位即将逝世的作家,在其要进天堂之际,告之子女:他写下的几卷长篇,拓展了古典名著中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段……以此为镜,就更衬托出孙犁自律自审的高雅精神,让人景仰。 三曰不当五颜六色、随风而飘的彩色风筝,一生只作食中华大地五谷杂粮,又为中华大地而歌的一只天鸟。多年来我翻阅过孙犁的代表作,无论是什么文体的文字,都没有找到一篇图解政治之作。这里我所以用风筝与天鸟作为对比之物,因为天鸟——无论是布谷还是百灵——生命自身来自大自然的赐予,因而歌喉也为大自然而歌;而风筝无论涂鸦得多么艳丽多彩,也无论其形象为水下蛟龙还是天宫仙女,更不管它飞得有多高,都是靠东西南北的风力推动,而非自身功能。更为重要是,高空的风筝起落升降,都要听命于放飞人手中之线的遥控。孙犁作品是一只天鸟,无论是为人间报春或为大地鸣秋,都来自他对人间万象的感悟,然后织成文学中人物的悲与欢,倾吐给中华大地。这又是孙犁人文行为有别于一些追风作家的重要标志。 孙犁在文坛几十年中的画像,是很难全面描述的。笔者仅以孙犁的“三声绝响”,抒发一个文坛后来人对前辈的感悟。除此之外,当此孙犁逝世十周年到来之际,还有一个让我为之惊异的发现:文史资料中,记载着孙犁师长的生辰是1913年的4月6日,而我的生日为1933年4月7日;除了年纪整整大我20岁之外,生辰日期的紧密链接,引发了我的一丝禅悟:天上的文曲星辰似在提示自己,要学孙犁这只文学天鸟的人文精神;因而,我在7月1日的手记上,写下了如下自励的话语:我当不了天鸟,但我竭力做一只“月圆而歌,月残则泣”——鸣啼人间冷暖的云雀…… 《
人民日报
》(
2012年07月11日
|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景区演出市场,加强景点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安
今年端午假期,白洋淀景区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9
“五一”小长假期间,安新白洋淀景区共接待京、津、石及周边游客
近年来,以“中国古地道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
“五一”不冷不热的天气,结合3天小长假,必然带来近郊的旅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