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昨天的话题--叉刺捕鱼。白洋淀的叉刺类捕鱼方法共有8种,昨天说了前4种,今天再介绍后4种。作者李金壮先生把捕鱼的场景描绘的形象生动,非常精彩。 现如今,这样的捕鱼方式很少见了,我们发文以做记载,希望白洋淀的这种渔猎文化在雄安新区能够得到的保全和传承。 本文为系列文章,完整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雄安新生活”,每天查看更新。往期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 【原创】白洋淀的鱼,你认识的有几种? 白洋淀人的捕鱼技艺----叉刺捕鱼(1) 叉刺类捕鱼方法 鱼叉是渔民人人必备的通用渔具,叉头是用熟铁打造的,五个分杈的叫五股叉,七个分杈的叫七股叉。叉尖叉股都经过淬火处理,既锋利又坚挺,每股靠近叉尖处都有防鱼挣脱的倒刺,,头安在四米多长的竹竿上,鱼叉除和其它渔具并用外,专门用其捕鱼的方法有八种。昨天介绍了四种,今天再说后四种: 5叉汕 叉汕是合伙人利用扎箔由外向内层层围赶、集中捕鱼的方法。 为了防止里层漏鱼和外人干扰,外围至少有三层箔围圈。是合伙人才能在圈里作业。这里所说叉汕的不是合伙人,只能在圈外向里叉刺。叉汕技术性不强,要靠体力和耐心,前探身子,甩开膀子,手持鱼叉不停捣来捣去,因此也叫捣汕。 叉中小点的鱼提叉时会感到发沉,即刻挑叉上船;叉中大鱼叉杆抖动,手感强烈的不要急于起叉,应一手用力下按叉杆,一手抄另一杆鱼叉补刺,用两杆叉将鱼挑起入舱。 有人不愿一起搅浑水捣鱼,而是找僻静处沿着箔边用手掌似的小叉抄刺鲂鱼。 6墩清 将近腊月,一场刺骨寒风过后,淀面封冻了。 一两宿的冰象玻璃一样清澈透明,虽然不厚,但韧性极好,人走在上面颤悠悠的,脚下发出嘎嘎脆响,射出闪电般的冰裂纹,虽然可怕,但是只要冰下不是急流的河湾,尽管大胆前行,不会有塌河的危险。 渔民一手持叉,一手持叨登柴火的拎钩(或木榔头),走在水深尺许的苇茬或苲草地冰面上,用拎钩接连墩捣,冰面发出清脆震耳的响声,惊得鱼四处逃窜,赶在鱼的头前猛墩一下,鱼因受到震慑和伤害,有的钻到茬根或苲丛一动不动,有的甚至翻白打漂,墩个冰窟窿,把鱼叉上来。 7苫板叉鱼 一进腊月淀面冰层逐渐增厚,渔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搞起叉苫板的捕鱼活动。 选浅水的苇茬地或苲草地,,每人一段用冰镩开沟,在冰面上分割出长几十丈、宽丈五左石的一片作业区(面积视人多少而定)。再由几人横向列队同时镩起镩落,裁成若干块纵向排列的长方形凌板,因其块块象建房铺顶用的苇苫,故称苫板。 大家协力用镩或篙丫将头一块苦板掩到旁边的冰层下就腾出了一片水面。渔民们持叉登上第二块苫板上,分站在前后两沿,前沿的人只管见鱼叉刺,后沿的人叉鱼的同时,还要用叉慢慢撑动苦板,大家撒欢起哄,惊动藏鱼,以便发现鱼踪叉捕。 这块苦板靠边后,大家都从两边转移到另一块苦板上,在前一块苦板腾出的水而下搜寻,叉刺捕捞,这样依次类推,连续作业。 8叉旮旯 深冬,渔民在河淀深水处的冰面上,用镩凿出直径半米左右的冰洞,捞净冰渣,把用竹木和蒲蔗制作的旮旯床子(见图)盖在上面,头部钻进旮旯里,蒙上衣物,身体侧卧在木床子上,鱼叉伸进水中。 眼睛不受冰面折射光的刺激,能够清楚地看到水底,来往游鱼经过时,瞄准叉刺,容易得手。因为时常趴着不动,所以也叫趴旮旯。 (未完待续,欢迎关注查看) 【作者:李金壮 雄安新生活整理】 |
日前,雄安新区鸟类监测工作人员和鸟类学研究团队、志愿者以及河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发布消息称,在确保白洋淀保持Ⅲ类水质基础
雄安新区设立五年来如同春天的竹子一样每一天都在拔节生长千年秀
国庆节前夕,我与文友淀边云及孙老师一起到安新县赵北口镇李庄子
虽然自小生活在白洋淀边,但我们的村庄在白洋淀西侧,离千里堤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