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追的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追回那个纸盒,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 “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 “你们干什么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 “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 “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 “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似的海里。 1945年5月于延安 孙犁《荷花淀》赏析 1.分析《荷花淀》的艺术特色。 孙犁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描写冀中农民抗日斗争见长;作品笔调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荷花淀》是其代表作。作品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说通过对话、动作和典型的生活细节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水生嫂是小说的主人公,当她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时,作者通过对她正在编苇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描写,真实地展示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对丈夫赴前线抗战的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从而塑造了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农村妇女形象。 第二,作品结构疏密相间,详略得当,章法活泼而不失严谨。文中夫妻话别、敌我遭遇、打扫战场等典型场面的都是工笔细描,而水生到别家做工作及游击队在马庄的活动、妇女们组织起来练兵打仗等场面只是粗线条勾勒,一笔带过。小说的建材布局,服务于突出主题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第三,景物描写清新自如,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故事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作者没有描写残垣断壁、生灵涂炭的场景,也没有描写金戈铁马的厮杀,而是着意于荷花淀的旖旎风光,以妇女们的从容谈笑显示出风云的变幻。抒情的笔调,乐观的画面,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既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又为人物的活动提动了典型环境。 第四,小说语言朴素无华,清丽畅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融小说、散文、诗歌为一体,具有散文诗式的独特小说风格。宛如带露沾水的荷花,既有绚丽多姿的风采,又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醉人清香。如作品开始描写水生嫂月夜编席的场景,作者用“雪地”“云彩”比喻水生女人编成的大片苇席,又抓住薄雾、清风、荷香这样富有水乡气息特征的事物,寥寥几行就点染出荷花淀的风貌。这样优美的景色与主人公萦徊心头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有的气氛。接着写夫妻话别,话别语言则是质朴无华而感情真挚的深沉。这一切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当时的环境和人物思想生活的特点。 2.简析《荷花淀》的思想主题。 《荷花淀》是孙犁在1945年创作的优秀短篇。作品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但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和渲染战争的严酷,而是以轻松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水生嫂等一群白洋淀妇女送丈夫参军,并自动组织起武装保卫家园的描写,赞扬了冀中平原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歌颂了中国农村妇女的美好心灵。全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渗透着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作品情节很简单,作者着重写了话别、寻夫、遇敌、战斗、打扫战场等几个场景,通过对水生嫂和妇女群像的成功塑造使主题得到充分的表达。小说饱含着亲切自然的人情味的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妇女的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些都被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照射的富有光彩。 3.分析《荷花淀》中水生嫂等妇女形象。 《荷花淀》在白洋淀人民抗日生活这一背景上,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 这些妇女群像,是四十年代解放后翻了身的新女性,她们既已新的姿态生活着,身上闪烁着新时代的光辉,又保持和发扬了农村劳动妇女的美德,她的勤劳淳朴、通情达理,开朗向上。通过话别、寻夫、遇敌、战斗等一系列活动,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她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这些年轻妇女,都是眷恋丈夫的年轻妻子,有着温柔细腻的感情,但当国难当头,祖国需要的时候,她们能够深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毅然挑起生活重担,满怀深情地送丈夫参军,她们爱丈夫,更爱祖国。当水生嫂听说丈夫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临行前给丈夫打点好包裹,虽然鼻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这充分表现了她的坚韧和刚强。她们自己也最终成长起来,组织妇女游击队,配合子弟兵作战,保卫自己的家园。当然,作者在塑造水生嫂等妇女形象时,也从人情美、人性美的角度深刻表现了妇女们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达方式也十分传神;似是讪笑,其实暗含着夸奖丈夫的喜悦;别离的感伤后面,又有着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的自豪;表面的埋怨,表现了为爱着丈夫,因而不甘落后于丈夫的自尊。在她们身上对丈夫的深情和对祖国的热爱是结合在一起的,焕发着劳动人民至真至切的人情美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4.结合《荷花淀》,论析孙犁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 孙犁的小说创作与赵树理一样,都是以浓郁的民族特色见长的,但孙犁小说更写出了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风采。 (1)从主题和选材上看,孙犁的小说着力表现战争年代我们民族的美好的心灵、坚强品质和高尚情操,可以说,反映农民在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觉醒,展现农民内在的人情美人性美,并以此来歌颂美的新时代农村的诞生,歌颂创造着美的革命,这是孙犁小说的总主题。在题材的选取上,孙犁小说很少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和事件,也不多写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而是力求题材的朴素单纯,以平静细微的故事来诉说时代的本质。《荷花淀》就是以抗日战争中一些极为平常的生活、战斗的场面,挖掘了中国农民实际上也是我们整个民族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品质,在普通人身上写出了战争的本质。 (2)为了表现这种美的主题,孙犁小说独创了自己的人物形象体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荷花淀》中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民族战争中识大体、顾大局、具有乐观主义和现身精神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系列。孙犁小说着重表现了在她们多姿多彩、温柔娴静外貌下面所蕴含的坚韧顽强的性格,孙犁对我们民族人情美人性美的深刻揭示,主要就是通过对水生嫂这样的农村妇女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 (3)孙犁小说的艺术结构既严谨缜密,又轻巧灵活,他不太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和连贯,而是擅长以散文的笔法来构织小说,善于选取与人物性格相关联的一些生活片段,灵活自如地加以穿插,使人物命运、生活场景、作者的抒情和议论轻松地糅为一体。 (4)孙犁小说刻画追求一种清新而淡远的意境,像散文诗一样,在平淡之中见深远,于朴素之中显浓重。孙犁小说往往以平静的开头把读者引入心灵震撼的深处,又在结尾时以淡泊悠远的意境,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余地。淳朴而绚丽的景物描写,更增添了孙犁小说的诗意美。与此相关,孙犁小说的语言也是散文诗一样的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清新凝练,柔情似水,简洁畅达。作品中往往用一些富于生活哲理的语句作为画龙点睛之笔,但话语本身却显得很平常很朴实很含蓄,真正做到了以朴素动人。 孙犁与深县是有缘的,曾于1938年和1948年两次到深县工作。25岁和35岁风华正茂的年龄,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孙犁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最伟大的事业。那些留在深县的点滴,至今为人津津乐道,那些和深县人之间的故事,亦有许多传为佳话。 初结深县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二十出头的孙犁开始为抗日工作。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编写了《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的小册子,指导敌后抗日宣传工作。次年春,冀中区成立人民武装自卫会,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吕正操主持了成立大会,史立德任主任,孙犁为宣传部副部长。这个组织,时间不久为抗联所代替。1938年七八月间,冀中军区在深县成立抗战学院,既有教学经验又有抗战工作经验的孙犁被调到深县任抗战学院教员。学院于1938年8月至1939年初共办了两期,分民运院和军政院,孙犁第一期在民运院教抗战文艺;第二期在军政院教中国近代革命史。学院成立前,日军攻下深县城,只停留一日便弃城西进,深县正处于无兵无匪的黄金时期。 |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景区演出市场,加强景点营业性演出活动监管,安
今年端午假期,白洋淀景区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9
“五一”小长假期间,安新白洋淀景区共接待京、津、石及周边游客
近年来,以“中国古地道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
“五一”不冷不热的天气,结合3天小长假,必然带来近郊的旅游小